时间: 2025-04-30 22:1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8:04
原文展示:
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梅如相见喜,雁有欲归声。老去书全懒,闲中酒愈倾。穷通付吾道,不复问君平。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水乡过了冬至,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萌生。梅花仿佛带着喜悦相见,大雁也发出了即将归去的鸣声。年老之后连书都懒得读了,闲暇时却更加频繁地饮酒。无论命运的穷困还是通达,都交给我的道来决定,不再去询问君平的卜筮。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趣味。这首诗创作于冬至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冬至后的第三天,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诗中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不问世事的心态,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至后的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梅花和大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归乡的向往。诗中的“梅如相见喜,雁有欲归声”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梅花和大雁以人的情感,使得诗句生动而富有情感。后两句“老去书全懒,闲中酒愈倾”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不再执着于读书和卜筮,而是将一切都交给自己的信念和道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春天的期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自己随遇而安、不问世事的心态,同时也表达了对归乡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梅如相见喜”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诗中的“不复问君平”中的“君平”是指谁? A. 汉代著名诗人 B. 汉代著名卜筮家 C. 汉代著名政治家 答案:B
诗中的“水国过冬至”指的是什么地方? A. 江南水乡 B. 北方草原 C. 西部高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