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木兰花令》

时间: 2025-05-12 13:40:57

诗句

高平四面开雄垒。

三月风光初觉媚。

园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台游客醉。

歌翻杨柳金尊沸。

饮散凭阑无限意。

云深不见玉关遥,草细山重残照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3:40:57

原文展示

高平四面开雄垒。
三月风光初觉媚。
园中桃李使君家,
城上亭台游客醉。
歌翻杨柳金尊沸。
饮散凭阑无限意。
云深不见玉关遥,
草细山重残照里。

白话文翻译

高平的四周都是雄伟的城垣,三月的春光初显得迷人。园中满是桃李,都是主人的家;城上的亭台使得游客们陶醉。歌声翻飞,一片柳影,金杯酒沸腾。饮酒散去,凭栏而立,无限的情意在心中涌动。云层深厚,看不到遥远的玉关,细草与重山交错在残照中。

注释

  • 高平: 指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
  • 雄垒: 壮观的城墙。
  • : 诱人,迷人。
  • 桃李: 这里指的是春天开花的桃树和李树,象征繁荣和美丽。
  • 亭台: 指城中的亭阁和台榭,通常是游人游玩、观景的地方。
  • 歌翻: 歌声此起彼伏。
  • 金尊: 金杯,指盛酒的器皿。
  • 凭阑: 靠在栏杆上,通常指饮酒时的姿势。
  • 玉关: 可能指玉门关,是古代重要的边关。
  • 草细: 细小的草,暗示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苏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歌、散文、词曲均有很高的成就,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风格豪放、清新,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木兰花令》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频繁,诗词的创作氛围浓厚。此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木兰花令》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开头两句以“高平四面开雄垒”引入,展现出雄伟的城墙与广袤的视野,给人以壮阔的感觉。接下来“桃李使君家”则将视线转向园中盛开的花木,象征着繁荣与希望,生动描绘了春日的温暖。

诗中的“城上亭台游客醉”,不仅描绘出游人的陶醉状态,也暗示着诗人自己在美景中的欢愉。继续往下,诗人描绘了饮酒作乐的场景,“歌翻杨柳金尊沸”,将欢快的氛围与春天的生机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的意境转向了远方,诗人“云深不见玉关遥”表达了一种对遥远事物的思考,似乎隐含着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情感的投射,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平四面开雄垒: 描绘一个平坦开阔的地方,周围有雄伟的城墙,营造出一种宏伟的气氛。
  2. 三月风光初觉媚: 三月的春光刚刚显露出诱人的美丽。
  3. 园中桃李使君家: 描述园中桃李盛开,体现出主人的家境富饶。
  4. 城上亭台游客醉: 游客在城上亭台观景,沉醉于美丽的风景中。
  5. 歌翻杨柳金尊沸: 歌声在杨柳间回荡,金杯中的酒因欢庆而沸腾。
  6. 饮散凭阑无限意: 饮酒过后,凭栏而立,思绪万千。
  7. 云深不见玉关遥: 深厚的云层遮蔽了远方的玉关,暗示了一种无法抵达的理想。
  8. 草细山重残照里: 细小的草丛与重重山影在残阳下交错,呈现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通过“桃李”象征春天的繁荣与美好。
  • 拟人: “歌翻杨柳”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意境。
  • 对仗: “饮散凭阑”与“歌翻杨柳”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思考,展现了生动而富有感情的生活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雄垒: 象征坚固与稳定,代表着安全感。
  • 桃李: 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寓意繁荣。
  • 亭台: 代表游玩的场所,也象征着人们享受生活的乐趣。
  • 金尊: 象征饮酒作乐的氛围,体现了欢愉和洒脱。
  • 云与山: 代表遥不可及的理想与人生的复杂性,暗示了对未来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平四面开雄垒”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城市的繁华
    • B. 开阔的视野
    • C. 春天的美丽
  2. “云深不见玉关遥”中的“玉关”可能指的是?

    • A. 一座城市
    • B. 一座山
    • C. 古代的边关
  3. 诗中“饮散凭阑无限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欢愉与思考
    • C. 愤怒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木兰花令》李白《将进酒》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自然的赞美,但苏轼更侧重于细腻的景物描写,而李白则更偏向于直白的豪放情感,展示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全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黄顿琅玕山永福院 次韵陶监丞茂安见赠 和富公权宗丞十站 梅花十绝追和张文潜韵 按麦行和魏定父韵 和富公权送行诗韵 和富公权宗丞十站 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 和天衣聪老五首 信阳和同官喜雨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耕艺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己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买田阳羡 青史传名 略结尾的成语 下笔如有神 卝字旁的字 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闲关 土揖 打出吊入 盛年不重来 赔了夫人又折兵 刀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