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1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10:47
蔬饭藜床破衲衣,
扫除习气不吟诗。
前生似是卢行者,
后学过呼韩退之。
未敢叩门求夜话,
时叨送米续晨炊。
知君清俸难多辍,
且觅黄精与疗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朴素的生活:吃着简单的蔬菜饭,躺在藜草编成的床上,身穿破旧的僧衣,扫除掉内心的杂念,不再吟唱诗篇。仿佛前世是位道士,后世又学习了韩愈的诗风。未曾敢叩响你的门寻求夜间的谈话,偶尔你给我送来米饭续我的早晨炊火。我知道你微薄的俸禄难以维持生计,因此我也只能寻找一些黄精来解饥。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因其才华横溢,被誉为“苏东坡”。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广泛涉及人生、自然、政治等多个主题。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正值人生低谷,生活困苦。诗中表现了他对清贫生活的接受与坦然,虽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对友人的关心与情谊。
《答周循州》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情味的诗作,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淡然与豁达。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接受,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自得。诗中提到的“扫除习气不吟诗”表现出他对物质生活的放下,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同时,诗中与友人周循州的互动,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人际关系中真诚的关怀。尽管生活拮据,苏轼依然不忘关心周围的人,显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最后一句“且觅黄精与疗饥”既是对生活现实的无奈承认,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仍然不失乐观的态度。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一种从容和洒脱的生活态度,尤其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清贫生活的接受和对友谊的珍视,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和豁达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清俸”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诗歌
B. 友人的微薄工资
C. 诗人的书信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友人的关心?
A. 送信
B. 送米
C. 送书
诗中提及的“黄精”是什么?
A. 一种药物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