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0:5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0:50:03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苏轼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天快要下雪,湖面被云层覆盖,楼台在山中时隐时现。
水清澈见底,能数出石下的鱼,林深无人,鸟儿也不鸣叫。
腊月里我还没回家面对妻儿,名义上是寻访高人,实际上是自我陶醉。
那位高人住在哪里呢?宝云山前的道路蜿蜒曲折。
孤山如此偏僻,谁愿意在此安居?可是有道的高人在,山并不孤独。
纸窗竹屋里自有温暖,裹着粗布坐着,靠着团蒲打盹。
天冷路远,仆人忧愁,催促着赶路,已经快到黄昏。
出山回头看,云木环合,只见野鹘在浮图上盘旋。
这次游玩淡薄,欢愉有余,回到家中恍若梦中一样。
写诗急切追赶失去的时光,清丽的景致一旦失去就难以再现。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词、文均有很高的成就,尤其在词和散文方面影响深远。
此诗作于腊日,苏轼在孤山游玩时,思绪万千,感怀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诗中描述的情景充满冬日的寒冷和孤独,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逃避。
苏轼的《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深刻的哲思著称。整首诗在描绘冬日山水景色的同时,融入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与人生思考。开头几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即将降雪的景象,整个湖面被云层笼罩,山影朦胧,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又静谧的氛围。
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对水清石见、鸟无声的刻画,进一步深化了孤山的寂静与孤独。诗人自述腊日未归,面对妻儿的思念,流露出对家庭的牵挂,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此时的他,名义上访高人,实则是在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满足。
在对高人居所的探寻中,诗人展现了对宝云山的崇敬与向往,强调有道之人让孤山不再孤独,暗示着精神的寄托与追求。最后几句,诗人回望山路,感受到离家之路的漫长与艰辛,然而回到家中又如梦似幻,似乎一切都在一瞬间消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孤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庭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诗中提到的“腊日”是指哪个节日?
A. 春节
B. 清明
C. 腊月初八
D. 重阳
“纸窗竹屋深自暖”中的“暖”是指什么?
A. 温度
B. 心情
C. 家庭的温暖
D. 自然的和谐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高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A. 有道德修养的人
B. 追求名利的人
C. 生活在城市的人
D. 普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