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法芝举旧诗》

时间: 2025-05-12 22:17:20

诗句

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

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2:17:20

原文展示:

次韵法芝举旧诗
春来何处不归鸿,
非复羸牛踏旧踪。
但愿老师真似月,
谁家瓮里不相逢。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了,去哪里找不到归来的鸿雁呢?
它们已经不再像瘦弱的牛那样踏着旧的足迹。
只希望我的老师真的像明月一样,
不知在谁的酒坛里与我相遇。

注释:

  • 归鸿:归来的鸿雁,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离别的思念。
  • 羸牛:羸弱的牛,形容疲惫和无力的状态。
  • 老师:这里指的是诗人所仰慕的人,可能是朋友或师长。
  • 瓮里:比喻酒坛,暗指聚会的场所。

典故解析:

“归鸿”典出《诗经》,常用来比喻游子思乡;“非复羸牛”则可理解为对比,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整体上表达出对老师的思念与仰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在春天时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师友的怀念之情,反映了在繁华的春日中对往昔的思索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开头以“春来何处不归鸿”引出,鸿雁代表着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离别的游子。接着以“非复羸牛踏旧踪”展现出时光的流转,牛的羸弱暗示着生活的艰难以及岁月的无情。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老师的期望与思念,希望能够在某个酒坛中与老师相遇,犹如明月般的温柔与宁静。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变化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春来何处不归鸿:春天来临,鸿雁归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2. 非复羸牛踏旧踪:不再是瘦弱的牛在田间劳作,暗示着生活的艰辛与往日的疲惫。
    3. 但愿老师真似月:期待老师如明月般清澈明亮,象征智慧和温暖。
    4. 谁家瓮里不相逢:寄情于酒坛,表现出对自由和聚会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师比作明月,展现其高洁和明亮的品格。
    • 对仗:诗中上下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和老师的深切怀念,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 鸿雁:象征着归来与思乡,代表着春天的希望。
  • 羸牛:象征着艰难与劳苦,反映出岁月的无情。
  • 明月:象征着智慧与美好,寄托了对师友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来何处不归鸿”中的“归鸿”指的是: A. 归来的游子
    B. 归来的鸿雁
    C. 归来的牛
    D. 归来的花

  2. “非复羸牛踏旧踪”中“羸牛”意指: A. 强壮的牛
    B. 瘦弱的牛
    C. 健康的牛
    D. 疲惫的牛

  3. 诗中老师被比作: A. 一颗星星
    B. 一轮明月
    C. 一朵花
    D. 一片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杜甫的作品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苏轼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对友的思念,而杜甫则多关注社会现实与身处困境中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满江红 拥 满江红 其三 拜于忠肃公墓 满江红(至日和黄伯威) 满江红 全国古琴拍谱会雅集扬州珍园,分袂之顷,谢雷巢作水龙吟赠别,赋答 满江红·赠秦人李淑先 满江红 过林和靖先生墓,次香岩词韵 满江红 其三 寄怀陈山农 满江红 满江红(刘守解任) 满江红 元夜蓝署即事,呈韩瞻武孝廉、谦谷使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半夜三更 琬液 酒池肉林 腹心相照 世道浇漓 浮夸 见溺不救 行伴 盛人 走之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包含蜚的成语 采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牟的词语有哪些 日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教务 包含柬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