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6:19
《次韵王滁州见寄》
斯人何似似春雨,歌舞农夫怨行路。君看永叔与元之,坎轲一生遭口语。两翁当年鬓未丝,玉堂挥翰手如飞。教得滁人解吟咏,至今里巷嘲轻肥。君家联翩尽卿相,独来坐啸溪山上。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丈夫自重贵难售,两翁今与青山久。后来太守更风流,要伴前人作诗瘦。我倦承明苦求出,到处遗踪寻六一。凭君试与问琅邪,许我来游莫难色。
这位朋友像春雨一样温柔,但农夫却在歌舞中埋怨行路艰辛。你看永叔(苏轼的号)与元之(王安石),一生遭遇口舌之争。两位老翁当年白发未生,挥毫落笔如飞。教会了滁州人吟咏诗词,至今街巷中嘲笑他们轻浮肥腻。你家中人才辈出,我独自坐在溪山上吟啸。笑谈抛弃那些浮华的利益,只求清名几许。男人自重是珍贵的,二位老翁如今与青山长伴。后来太守更加风流倜傥,要和前人一起吟诗作对。我厌倦了承受明清的苦求,四处寻觅六一的踪迹。请你试着去问琅邪(指琅琊榜),希望我能来游玩而不受拘束。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旷达、自然著称,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为苏轼应王安石之邀而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文人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对于名利和清白的思考。
此诗以苏轼与王安石的友情为背景,展现了对人生、名利的深刻思考。开篇以“春雨”作比,传达出友人温柔的性情,而与农夫的怨歌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社会现实的残酷。接着,苏轼通过对比自己与王安石的境遇,既有对过去的追忆,又有对当下的反思。
“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这一句传递出对世俗名利的轻视,强调清白名声的珍贵。通过对“两翁”的回顾,诗人感叹于时光的流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既有对生活的深思,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苏轼作为文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清白名声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偏向于理智的分析,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由的向往,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次韵王滁州见寄》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