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21:0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1:07:37
《陪侍丞相安晚先生宿觉际寺夜遇大风可畏遂赋》
作者:黄载 〔宋代〕
船头落日如血红,
客言今夕当有风。
空山梦回刺骨冷,
纩被无力身如弓。
但闻纸窗响僁窣,
初意空厨饥鼠出。
忽然扉户竞开阖,
犹谓偷儿入吾室。
须臾歘作号怒声,
鼙鼓百万渔阳鸣。
室庐动摇地欲转,
林木材震吼山如崩。
噫嘻异哉那有此,
欹枕恍惚疑梦寐。
应是钱塘醉未醒,
翻海胥涛骋游戏。
或者客寓紫塞旁,
铁骑赴敌古战场。
不然此处安乐国,
何遽隉阢犹乘航。
起来穴牖目如割,
平湖已卷十堆雪。
乃知跋扈是飞廉,
似妒晚来客饶舌。
因思前年到黄冈,
朔风摇江惊断肠。
骁将忍冻骨比铁,
壮士力斗身如汤。
此身彷徨临皋上,
一感还生百惆怅。
长安贵人正酣眠,
日高尚恋销金帐。
东窗未白鸡未啼,
相公自起烧松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夜间遭遇狂风的场景。船头的落日如鲜血般红,客人说今晚必有大风。寂静的山中,梦境被刺骨的寒冷唤醒,身披薄被如同弓弦无力。窗纸发出声音,开始以为是空厨房中饥饿的老鼠出没,突然房门开合,疑似小偷闯入。片刻间,外面传来怒吼的号声,似乎有百万军队在渔阳鼓声中呼啸。房屋摇动,仿佛大地要翻转,林木震动,山如崩塌。难以置信,怎么会有如此情景,恍惚中以为是梦。或许是钱塘的醉客尚未清醒,海浪翻腾如同游戏般。也许是客人住在边塞,铁骑奔赴古战场。不然这安乐之地,何以在此风中摇曳?我起来打开窗户,眼前的湖面已是十堆雪。才明白那凶猛的风像是飞廉,似乎妒忌晚来的客人喋喋不休。回想前年到黄冈的情景,北风摇动江水令人心痛。勇士忍受严寒,骨头比铁还硬,壮士们拼搏,身如沸汤。如今我独自彷徨在岸边,感慨万千,愁绪百生。长安的贵族正酣睡,阳光高悬仍恋着金帐。东窗未亮,鸡未啼,公子已起,点燃松枝。
黄载,字君陶,号渔阳,宋代诗人,曾任官职。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作品多描绘山水、人物和生活场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夜晚,诗人陪同丞相安晚先生在觉际寺宿夜,突遇狂风,感慨万千。诗人通过对夜晚场景的描写,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展现了黄载在夜间遭遇狂风时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思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强烈的情感,将自然与人心的交织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以“船头落日如血红”引入,营造出一种骇人的气氛。接着,诗人描绘了在静谧的环境中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和风声惊醒的情景,细腻地传递出孤独与不安。诗中反复出现的“响”、“开阖”、“吼”等动词,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狂风的侵袭和不安的心境。
在后半部分,诗人回忆往昔,思及北风与黄冈的经历,表现出对勇士在恶劣环境中拼搏的景象的敬仰。诗的结尾,提及长安贵人安逸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现实与理想、安宁与动荡之间的矛盾。
诗歌通过描写自然的狂风,反映人生的无常与脆弱,表达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对动荡局势的恐惧。
诗中“船头落日如血红”中的“血红”是什么意象?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反映了什么?
比较黄载与李白在描写自然景象时的手法,黄载更加细腻,李白则富有豪放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