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13:41
谁推酆都扃,逸此魔十二。
相群斗蟆供戏剧,绡墨何从拂其迹。
两雄斗於前,四鬼相视欣欣然。
小蟆对睨摊双膝,筠笼一蟆跳欲出。
前者差壮一力肩,后者引索擎於拳。
髯翁磬折目胜负,突眼老妪探头觑。
就中黄叟如蹲鸱,破帽长袍吾老馗。
只眼直下看不匝,诸鬼乐与吾翁狎。
四丁与蟆之魁,疾驰不能压欲颓。
蟆肥于豚怒於虎,张颐缩项夸相雇。
昔时唐宋失天经,妖蟆曾搳天眼精。
今魔视蟆细於螘,魔若跳梁那句指。
群阴胶凝互掀翻,六鳌顶戴愁颠连。
但能伐魔既厥类,芟夷妖蟆谈笑耳。
僇妖之事馗所司,何独反与为儿戏。
不惟失职纵奸宄,鬼祸如蟆将及尔。
参军参军其然乎,或者好事丹青图。
谅应馗笑玉川子,诛蟆未诛骨先苦。
风悲雨凄天地愁,蟆鬼正是相雄秋。
仅余一目不可搳,我曷不可相娱说。
会闻隔帘歌斗{上圭下黾},山鬼性命红牙。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13:41
谁推酆都扃,逸此魔十二。相群斗蟆供戏剧,绡墨何从拂其迹。
两雄斗於前,四鬼相视欣欣然。小蟆对睨摊双膝,筠笼一蟆跳欲出。
前者差壮一力肩,后者引索擎於拳。髯翁磬折目胜负,突眼老妪探头觑。
就中黄叟如蹲鸱,破帽长袍吾老馗。只眼直下看不匝,诸鬼乐与吾翁狎。
四丁与蟆之魁,疾驰不能压欲颓。蟆肥于豚怒于虎,张颐缩项夸相雇。
昔时唐宋失天经,妖蟆曾搳天眼精。今魔视蟆细於螘,魔若跳梁那句指。
群阴胶凝互掀翻,六鳌顶戴愁颠连。但能伐魔既厥类,芟夷妖蟆谈笑耳。
僇妖之事馗所司,何独反与为儿戏。不惟失职纵奸宄,鬼祸如蟆将及尔。
参军参军其然乎,或者好事丹青图。谅应馗笑玉川子,诛蟆未诛骨先苦。
风悲雨凄天地愁,蟆鬼正是相雄秋。仅余一目不可搳,我曷不可相娱说。
会闻隔帘歌斗上圭下黾,山鬼性命红牙。
谁在推开酆都的门,放出这十二个魔鬼。它们聚在一起斗蟆,哪来的绡墨来拂去它们的踪迹?
两位英雄在前面斗争,四个鬼怪兴奋地相视。小蟆对着对面,双膝跪地,竹笼里的蟆想要跳出来。
前者壮实,肩力强大,后者用绳索擎在拳头上。胡须飘逸的老翁认真看着胜负,突眼的老妇探头观察。
其中的黄老头像只蹲着的鸱,破帽长袍的正是我老钟馗。只用眼睛直视,不曾回避,众鬼乐意与我翁亲近。
四个鬼与蟆之头,飞驰而来不能压制欲望。蟆肥得像猪,怒得像虎,张嘴缩脖夸耀相雇。
往日唐宋失去了道理,妖蟆曾经抓住天眼的精华。如今魔看蟆细若蚂蚁,魔若跳梁那句指。
众阴气凝聚互相翻涌,六鳌顶戴愁苦连连。只要能斩妖魔就可以,拔除妖蟆只是谈笑而已。
捉拿妖邪的事是钟馗所管,何以反而变成儿戏。不仅失职纵容奸邪,鬼祸如蟆将要降临你头上。
参军,参军这是理所当然的,或许是好事,丹青图。想来钟馗会笑玉川子,斩蟆未斩骨先苦。
风悲雨凄,天地愁苦,蟆鬼正是相争的秋天。仅剩一只眼不可抓,我何不能与之娱游谈。
可以听到隔帘歌唱,斗上圭下黾,山鬼性命红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载,宋代诗人,作品多涉及神鬼、宗教和民间传说,常以幽默风趣的笔调表现深刻的社会思考。
创作背景: 《钟馗观鬼閗蟆图》是一首描绘钟馗捉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妖魔鬼怪的恐惧和对钟馗的敬仰。
此诗将钟馗作为捉妖的象征,呈现出一幅生动的斗蟆图景,展现了人与妖的对抗,充满了民间神话色彩。诗中描绘了妖魔的恶劣形象与钟馗的正义形象,展现了对正义的向往和对邪恶的鄙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蟆”不仅代表妖邪,亦象征了世间的种种不公与腐败。整首诗通过斗蟆的场景,寓意着对妖邪的斗争,以及对正义的渴望,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斗蟆的场景表现了对妖邪的抵抗及对正义的支持,传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蟆”象征什么?
谁是诗中的主要角色?
诗的主题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