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游洞霄》

时间: 2025-05-13 10:01:04

诗句

至真方域古今传,琳馆兴从汉武年。

石作双门何突兀,山为九锁自回环。

仙人隐迹留中路,处士灵坛閟远巅。

甘洁三泉齐涌地,峥嵘一柱独擎天。

群峰缭绕更相挹,五洞萦迂暗接连。

当日高崖曾虎伏,于今深穴有龙眠。

茂林葱郁曾鸣凤,邃宇清虚每聚仙。

地貯金丹藏箬下,芝翻白鼠走岩前。

宫随劫火虽灰矣,境异尘寰尚俨然。

稍待升平名遂后,便来居此结良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0:01:04

原文展示:

游洞霄
作者: 李彙 〔宋代〕

至真方域古今传,
琳馆兴从汉武年。
石作双门何突兀,
山为九锁自回环。
仙人隐迹留中路,
处士灵坛閟远巅。
甘洁三泉齐涌地,
峥嵘一柱独擎天。
群峰缭绕更相挹,
五洞萦迂暗接连。
当日高崖曾虎伏,
于今深穴有龙眠。
茂林葱郁曾鸣凤,
邃宇清虚每聚仙。
地貯金丹藏箬下,
芝翻白鼠走岩前。
宫随劫火虽灰矣,
境异尘寰尚俨然。
稍待升平名遂后,
便来居此结良缘。

白话文翻译:

这片至真的地方古今相传,
华丽的殿堂兴建于汉武帝时期。
石头做成的双门何等突兀,
山峦如同九道锁链环绕。
仙人隐匿的足迹留在这条中路,
处士的灵坛隐秘在遥远的山巅。
甘洁的三泉齐聚在大地,
雄伟的独立山峰直插云天。
群山环绕,互相映衬,
五个洞穴交错,幽暗连绵。
当年高崖曾有猛虎伏卧,
如今深洞里却有龙在沉眠。
茂密的林木曾经鸣叫凤凰,
清幽的宇宙时常聚集仙人。
大地藏有金丹在竹叶之下,
灵芝翻滚,白鼠在岩前奔走。
宫殿虽经灾火已成灰烬,
但这境界与尘世仍显庄重。
稍等和平安定名声显赫后,
我便来此定居,结下良缘。

注释:

  • 至真方域:形容一个真实而美好的地方。
  • 琳馆:华美的殿堂。
  • 汉武年:指汉武帝时期,代表着盛世。
  • 石作双门:用石头建成的双重门。
  • 九锁:形容山的形状,如同九道锁链。
  • 仙人:传说中的神仙。
  • 灵坛:祭坛,供奉神灵的地方。
  • 甘洁三泉:甘甜而洁净的三股泉水。
  • 峥嵘一柱:形容高耸的山峰。
  • 群峰缭绕:许多山峰环绕相连。
  • 龙眠:比喻沉睡的龙。
  • 金丹:古代炼丹术中的一种长生不老的药物。
  • 芝翻白鼠:象征灵异和神奇的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彙是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因其作品多以山水、隐逸为题材,性情高洁,追求道教思想与自然和谐之境。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体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

创作背景
《游洞霄》作于李彙游历洞霄山时,受其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启发,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中描绘了洞霄山的壮丽景色,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游洞霄》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与隐逸生活的诗作,展现了李彙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对洞霄山的景色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灵气的理想境地。开头两句便将古今历史结合,令人联想到汉武帝时期的辉煌。而后则通过“石作双门”、“山为九锁”等意象,描绘出山水的独特形态。

在诗的中段,李彙描绘了隐士的生活,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诗中提到的“仙人隐迹”、“处士灵坛”,展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追求。后面的“甘洁三泉齐涌地,峥嵘一柱独擎天”,则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灵动。

诗的最后部分回归现实,提到“宫随劫火虽灰矣,境异尘寰尚俨然”,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而结尾则表达了李彙对未来的期望,愿意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寻求良缘,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至真方域古今传:表明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真实之地。
  • 琳馆兴从汉武年:提到历史的辉煌,暗示此地的文化底蕴。
  • 石作双门何突兀:用石头建成的门,形象地展现出高耸的山门。
  • 山为九锁自回环:比喻山的形状,增添了神秘感。
  • 仙人隐迹留中路:暗示道教文化,隐士的踪迹。
  • 处士灵坛閟远巅:隐士所祭的灵坛,意在高洁的氛围。
  • 甘洁三泉齐涌地:泉水的甘甜,象征着清新自然。
  • 峥嵘一柱独擎天:高耸的山峰,象征着傲然屹立。
  • 群峰缭绕更相挹:群山环绕,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
  • 五洞萦迂暗接连:多个洞穴交错,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 当日高崖曾虎伏:历史的回忆,增加了诗的厚重感。
  • 于今深穴有龙眠:暗示潜在的力量,象征着希望。
  • 茂林葱郁曾鸣凤:自然的美好,寄托着诗人的理想。
  • 邃宇清虚每聚仙:清幽的空间,象征着人与神的交融。
  • 地貯金丹藏箬下:暗示着隐士的修行与追求。
  • 芝翻白鼠走岩前:灵异生物的出现,增添了诗的奇幻感。
  • 宫随劫火虽灰矣:历史的变迁,象征着人世间的无常。
  • 境异尘寰尚俨然:尽管经历了劫难,仍旧显得庄重。
  • 稍待升平名遂后:希望未来能够安定、名声显赫。
  • 便来居此结良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为九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的形状。
  • 拟人: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得诗歌更富有生机。
  • 对仗:如“甘洁三泉齐涌地,峥嵘一柱独擎天”,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融合了历史与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透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情怀,反映出李彙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霄山:象征着仙境与理想生活。
  • 双门:象征着进入隐逸生活的门槛。
  • 三泉:象征着清新与甘甜的自然。
  • :象征着力量与潜能。
  • 凤凰: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彙的《游洞霄》描写的是哪个地方?

    • A. 洞霄山
    • B. 泰山
    • C. 黄山
  2. 诗中提到的“甘洁三泉”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自然的清新
    • C. 权力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历史的叹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李彙的《游洞霄》,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李白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情感,李彙则侧重于理想的隐逸生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对宋代诗人的诗作进行选编与分析。
  • 《古诗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鉴赏与解析。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 兑女余最小孙也慧而夭悼以六言二首 其二 哭郑君瑞长官二首 其一 次竹溪韵跋志仁工部柞木诗 次韵乡侯计院二首 和朱主簿四首 余平生不至庐山六月廿八日夜梦同孙季蕃游焉林木参天瀑声如雷山中物色良是一刹甚幽邃傍人告曰此中 其二 送黄□赴补 题萧令山则文编二首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苦打成招 笔柱 绞丝旁的字 船舱 旡字旁的字 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嗟悔无及 分花拂柳 抠衣趋隅 南天 克字旁的字 清贫寡欲 魂不守舍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乚字旁的字 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连踪 页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