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8:28
得归结庐先寄舍弟季亭 其二
作者: 王箴舆 〔清代〕
天南海水东,结庐白田北。
疏凿泉平沼,艺植花连陌。
绿塍阁始构,逐径户已辟。
瞻望若堂封,隐念松楸侧。
禄养就升斗,黾勉事行役。
袖云嵩洛间,截竹淇源曲。
牵羁竟一纪,婆娑大梁客。
岂云隐已招,聊取肩可息。
岂如彭泽田,亦有子云宅。
民社任难仔,张弛事多忒。
成贷蒙天慈,冥报垂先泽。
余生幸在兹,抚膺怍畴昔。
同父日余长,埙篪季与叔。
萱草树之背,荆华粲在目。
不见已三年,孟也鬓初白。
叱驭敢希尊,学易冀景绩。
于今誓墓人,苦心季应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诗人说自己居住在天南海水之东,白田之北,营造房屋,开凿泉水,种植花卉。绿色的田垄和刚搭建的阁楼,沿着小路通向房门,遥望四周,隐约可以见到松树和楸树。日常的生活虽忙碌,但仍然在努力地工作。诗人身处于云雾缭绕的高山之中,竹林环绕,心中牵挂着在大梁的朋友。虽然不能隐居,却希望能有个短暂的休息。这里的生活虽然艰难,但也有如同彭泽的田地一样的美好。生活在这里,感恩于上天的庇佑,冥冥中感受到先辈的恩泽。诗人感慨自己的余生能在此度过,想起过去的种种感到惋惜。与父亲一同生活的日子渐渐变长,与弟弟季亭和叔叔一起吹奏乐器的场景历历在目。自从分别已有三年,好友孟的鬓发也开始变白。诗人心中对尊重的渴望与希望,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如今誓言一定要铭记在心,苦心希望季亭能够理解。
王箴舆,清代诗人,擅长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见长。
此诗作于诗人归隐之际,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其时社会动荡,诗人渴望一种宁静的生活,远离纷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生活,情感真挚且细腻。开篇以“天南海水东,结庐白田北”引入,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安逸与闲适。通过“疏凿泉平沼,艺植花连陌”,诗人描绘了自己辛勤耕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传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随后,诗人通过“绿塍阁始构,逐径户已辟”,展现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初步构建,意在表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逐渐流露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对季亭的牵挂,将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相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诗意。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曾经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岂云隐已招,聊取肩可息”,诗人希望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内心的宁静,虽身处艰难,却仍心存希望。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结合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求。尤其是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隐居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踏实,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际关系的珍惜。
诗人在诗中描绘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的?
“岂如彭泽田”中的彭泽田象征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萱草”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