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答大通偈》

时间: 2025-05-12 04:06:59

诗句

黑相白相,担枷过状。

了不了兮,无风起浪。

若问究竟事如何,洞庭山在太湖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06:59

原文展示:

答大通偈
黑相白相,担枷过状。
了不了兮,无风起浪。
若问究竟事如何,
洞庭山在太湖上。

白话文翻译:

此诗意在探讨人生的真谛与哲理。第一句中的“黑相白相”指的是事物的两面性,后面提到的“担枷过状”则暗示生活中的负担与困扰。接着提到“了不了兮,无风起浪”,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思考,似乎在说无论如何,外界的风浪并不影响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以“洞庭山在太湖上”来结尾,隐喻着看似遥远的真理其实就在我们心中。

注释:

  • 黑相白相:黑与白的对比,象征着事物的两种相反特性。
  • 担枷过状:担负着枷锁,形容生活中的种种束缚与困扰。
  • 了不了兮:是否明了,含有对事物真相的疑问。
  • 无风起浪:比喻外界的风波并不影响内心的平静。
  • 洞庭山在太湖上:洞庭山与太湖的地理关系,象征着深奥的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慈辩,宋代高僧,擅长禅宗教义和诗词创作。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哲理,充满禅意。

创作背景:据说此诗是应答他人质疑时写成,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佛教哲学的关注与探讨。

诗歌鉴赏:

《答大通偈》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考。全诗以对比手法开篇,通过“黑相白相”揭示了事物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接下来的“担枷过状”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压力,表现了对人世纷扰的深刻体悟。诗中“了不了兮,无风起浪”这一句,似乎在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并不在于外界的变化,而在于内心的安宁与自我觉悟。最后以“洞庭山在太湖上”收尾,给人一种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感觉,暗示着终极的智慧与真理并不遥远,它们就在我们身边。整首诗用词平实却内涵丰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哲学修养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黑相白相,担枷过状:对比事物的两面,体现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了不了兮,无风起浪:探讨人生哲学,事物的本质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
  3. 若问究竟事如何,洞庭山在太湖上:用地理隐喻表达深刻的哲理,真理不远,近在咫尺。

修辞手法

  • 对比:“黑相白相”形成鲜明对照,增强诗意。
  • 隐喻:“洞庭山在太湖上”象征哲理的深邃与难以捉摸。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真谛与内心的宁静,强调看似复杂的世界其实可以通过内心的领悟而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黑白:象征对立与统一,代表事物的多元性。
  • 枷锁:象征束缚与压力,反映生活的苦闷。
  • 洞庭山:代表智慧的所在,隐喻着人生的真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黑相白相”中的“黑白”象征什么?

    • A. 对立与统一
    • B. 快乐与悲伤
    • C. 生与死
  2. 此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生活的烦恼
    • B. 内心的宁静
    • C. 自然的景色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探讨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对比《答大通偈》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反映了人生哲理,但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后者则更多关注于离别的伤感情绪。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全集》
  • 《禅宗与中国文学》
  • 《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卧病 林阳仲携诸子月夜过访余走逆城南不值赋此寄之 寒食感怀 自省还洞中作 寄何凤来读书西山 寄沈昆铜 春日漫兴 答孔仲石尚镛 送麻天为还里 村居杂感用所南郊行即事韵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出于蓝 贝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包含抑的成语 肉字旁的字 髭塔 包含侯的成语 悃质无华 慢条斯理 鳥字旁的字 绞车 淫词媟语 贸载 三头八臂 以言举人 巛字旁的字 鬓丝禅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