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1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12:02
万玉中间作此亭,
规模虽小意高深。
稚篁畏日生檐下,
老树禁风长绿阴。
不道官中尽汤火,
谁知闹里有山林。
公余独在斜阳外,
百岁顽身万古心。
在万玉的中心建造了这个亭子,
虽然规模不大,但意境深远。
幼嫩的竹子在屋檐下畏惧阳光,
古老的树木抵挡风暴,常年保持绿色的阴影。
人们不知道官场上总是忙忙碌碌,
谁能想到喧闹中还有山林的宁静?
我独自坐在斜阳的外面,
百岁顽固的身体却怀有万古的心。
整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官中尽汤火”暗示了官场的繁忙与喧嚣,这种景象在许多古代文人的作品中都有表现,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描绘的山林宁静与人世喧嚣的对比。
陈与义,字允中,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万玉亭》创作于陈与义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喧嚣尘世的反思。在官场经历了各种波折后,他选择隐居,表达了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万玉亭》是一首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对官场繁忙的反思。诗中“万玉中间作此亭,规模虽小意高深”开篇点出亭子的地理位置及其意境,体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细致观察与内心的感受。随后的描写,稚嫩竹子在阳光下的畏惧,老树在风中保持的绿意,都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状态,象征着生命的不同阶段与坚韧。
“官中尽汤火,谁知闹里有山林”则通过对比,表现了官场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在繁忙的社会中,常常难以发现那些让人心灵平静的地方,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批判与对隐逸生活的推崇。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更在内容上深邃丰富,给人以深思的空间。最后一句“百岁顽身万古心”,更是诗人对生命长河的感悟与哲理的总结,表明了他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万玉”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认为在官场中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百岁顽身万古心”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