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7:3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7:35:04
美哉亭
作者:陈与义 〔宋代〕
西出城皋关,土谷仅容驼。
天挂一疋练,双崖斗嵯峨。
忽然五丈缺,亭构如危窠。
青山丽中原,白日照大河。
下视万里川,草木何其多。
临高一吐气,却奈雄风何。
辛苦生一快,造物巧揣摩。
险易终不偿,翻身下残坡。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西出城门的情景,路途艰辛,土谷的窄小仅能容纳一只骆驼。天空挂着一条白练,双崖争相高耸。忽然之间,眼前的景象变得险峻,亭子建在悬崖之上,如同一个危险的鸟巢。青山美丽如中原,阳光照耀着大河。低头俯视万里河川,满眼尽是繁茂的草木。站在高处,长叹一声,却无奈于壮丽的雄风。辛苦生出一丝快意,造物主的巧妙令人赞叹。无论险易,终究得不偿失,翻身下坡时,感到无比的疲惫。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希孟,号岫云,宋代诗人,活跃于南宋时期。他以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陈与义在游览中,记录了他在美丽的自然景观中感受到的壮丽情怀与内心的感慨,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美哉亭》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壮丽而又险峻的山水画卷。诗人以“西出城皋关”引入,既交代了行程的起点,又设下了自然景观的背景。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险峻的山崖与开阔的河川之间。
诗中“亭构如危窠”的描写,既突显了亭子的危险性,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随着视线的延展,诗人逐渐从高处俯瞰,感受到的是自然的广袤与生命的繁茂,这种对比增强了诗人心中对自由与壮阔的向往。
最后几句,诗人既有对辛勤劳作后的快感的肯定,也流露出对人生艰辛的感慨,显现出一种哲理的深度。整个诗歌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思索和对自然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反映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哲理的探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双崖”指的是什么?
A. 两侧的山崖
B. 两条河流
C. 两个城市
诗人从高处俯视时看到的是什么?
A. 万里川和繁茂的草木
B. 人们的生活
C. 城市的喧嚣
诗中提到的“险易终不偿”表达了什么?
A. 对冒险的渴望
B. 对人生艰辛的感慨
C. 对自然的无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