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7:2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7:29:10
唐多令
作者: 张之翰 〔元代〕
静有读书缘。贫无使鬼钱。
尽虚斋尽日萧然。
鲸海波涛三万丈,元不到此山前。
梦蝶正翩翩。香匜飘篆烟。
更何心敢怨青天。
若论闲居多少兴,风与月浩无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尽管居住在简陋的书斋中,生活清贫,却也能享受书中的乐趣。即使面对波澜壮阔的海洋,自己却始终无法抵达。梦中的蝴蝶翩翩起舞,香气在空中飘散。对于命运,也无从怨恨。闲居的生活虽寡淡,但风和月的美好无边无际,令人感到无限的兴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梦蝶”出自庄子,寓意梦与现实的模糊界限,象征生死与存在的哲学思考。“鲸海”与“波涛三万丈”则体现了大自然的浩瀚与人类渺小的对比。
作者介绍: 张之翰,元代诗人,生于不平凡的历史时期,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欣赏。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淡然的态度面对世事。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清贫而又充实的生活背景中,反映了作者虽身处困境却对生活抱有积极态度的心境。
《唐多令》表现了张之翰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诗中流露出一种宁静而淡泊的情怀,作者虽处于贫困之中,但却积蓄着丰富的精神世界。他通过对书斋的描绘,表达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理想生活。诗的前半部分,作者以“静有读书缘”开篇,揭示出读书对他心灵的滋养,而后则是对贫穷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接着,“鲸海波涛三万丈”更是将个人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对比,突显出人生的局限与追求的渴望。后半部分,梦中的蝴蝶与香烟的意象,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最后以“风与月浩无边”点明生活的广阔与自然的美好,给人一种释然的自由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与探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生活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静有读书缘”表达了什么情感?
“鲸海波涛三万丈”中的“鲸海”比喻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风与月浩无边”表达了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张之翰的《唐多令》更多地体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两者都在各自的背景下展现了对生活的深邃思考,但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