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1:31
原文展示:
里社久相於,深知我计疏。
壮怀方磊磊,别语又渠渠。
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
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
白话文翻译:
在乡里聚会已久,深知我的计谋不周全。
壮志豪情正昂扬,临别的话语又是多么亲切。
整天还在传递箭矢,何时才能安心耕作?
烦请你看看那三条小径,松树和菊花怎么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元白,号天池,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曾任职于朝廷,关心政治和社会民生。他的诗作多描写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与胡倅即将分别之际,胡倅将前往扬州任职,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好友的祝福,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深情厚谊。开头两句,诗人以“里社久相於”引入,表明与胡倅的深厚友谊,暗示对方对自己的了解与关心。在表达心情时,诗人用“壮怀方磊磊”描绘自己的壮志豪怀,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中间两句“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则转向了对现实的思考,诗人感到自己在传递信息与忙碌的生活中失去了对自然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渴望的情感。
最后一句“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引导读者回归自然,表达对静谧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关心与期待。这种对比构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张力,营造出离别时的愁苦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平淡的叙述,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壮志豪情的追求,也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松与菊”象征着什么?
A. 忧伤与痛苦
B. 坚韧与高洁
C. 繁华与喧嚣
诗人对好友的情感是:
A. 疏远
B. 深厚
C. 冷漠
“烦君看三径”中的“三径”指代什么?
A. 三条小路
B. 三个朋友
C. 三种花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送扬州胡倅赴堂召》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