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了守衡州》

时间: 2025-05-05 18:52:16

诗句

雁峰自昔号名州,尔既难辞我莫留。

临政毋忘宣上德,持身谨勿遗亲羞。

当令民诵循良守,罔俾人讥恩泽侯。

国事正殷宜黾勉,明年吾自问归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8:52:16

原文展示

送了守衡州
作者: 李曾伯〔宋代〕

雁峰自昔号名州,
尔既难辞我莫留。
临政毋忘宣上德,
持身谨勿遗亲羞。
当令民诵循良守,
罔俾人讥恩泽侯。
国事正殷宜黾勉,
明年吾自问归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即将赴衡州任职的祝福与叮嘱。雁峰山自古以来就以名声而著称,而你即将离去,我不必强留。治理政务时,千千万万不要忘记宣扬上天所赐的德行;为人处世时,要谨慎行事,绝不可给亲人带来羞耻。希望你能让百姓传诵良好的法则,千万不要让人们讥讽你所施的恩惠。国家大事正在繁忙,理应全力以赴,明年我会问候你的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1. 雁峰:指雁峰山,古名胜之地。
  2. :你,指对方。
  3. 难辞:难以辞别,表示不舍。
  4. 宣上德:宣扬天子所推崇的德行。
  5. 持身谨勿遗亲羞:为人处世要谨慎,避免给亲人带来羞愧。
  6. 循良守:遵循良好的法则。
  7. 罔俾人讥:不要让人讥讽。
  8. 黾勉:努力,勤勉。
  9. 问归舟:询问归来的船只,暗指希望再见。

典故解析

  1. 上德:古代儒家思想中,对君主德行的强调,意指领导者应具备的品德。
  2. 循良守:指遵循良好的法则和道德准则,常见于古代文人对政务治理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活于宋代,字子贞,号邱隐,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熟读诗书。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表达真挚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曾伯送别一位即将赴衡州任职的朋友,体现了他对朋友的关心与寄托的期望。衡州作为当时的一个重要地区,治理得当则能使民众受益,反之则可能遭到非议。


诗歌鉴赏

此诗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友人前途的关怀和期许。首句以“雁峰”引入,既是对故地的怀念,也暗示了对朋友的尊重。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朋友的叮嘱,强调了在治理政务时,决不可忘记上天的德行和对百姓的责任。作者在此流露出一种关心、忠告与期待的复杂情感。

在表达上,李曾伯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在韵律上富有节奏感。诗中反复呼应的“良守”和“恩泽”不仅强调了治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明年吾自问归舟”更是道出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期待,暗示着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次相聚。

整首诗在叮嘱中透出一丝忧虑,又在期待中流露出深情,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雁峰自昔号名州:雁峰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名的地方。
  2. 尔既难辞我莫留:你即将离开,我也不强求你留下。
  3. 临政毋忘宣上德:治理政务时,不要忘记要弘扬德行。
  4. 持身谨勿遗亲羞:为人要谨慎,不要给亲人带来羞耻。
  5. 当令民诵循良守:要让百姓能够传颂良好的法则。
  6. 罔俾人讥恩泽侯:不要让人们讥讽你的施恩。
  7. 国事正殷宜黾勉:国家大事繁忙,因此要努力工作。
  8. 明年吾自问归舟:希望明年能够再见到你。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临政毋忘”和“持身谨勿”,形成对称的结构。
  • 排比:多次使用“毋忘”、“勿遗”、“当令”等,增强语气的坚定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期望,强调了在仕途上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雁峰:象征着故乡和名声。
  2. :代表着道德与正义,是治理政务的基础。
  3. :象征着家人,体现了对家庭的责任感。
  4. :代表百姓,强调治理者的使命。
  5. :象征着归来与友谊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曾伯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2. 诗中“雁峰”主要象征什么?
    A. 权力
    B. 故乡与名声
    C. 财富

  3. 诗中提到的“恩泽”意指什么?
    A. 施舍给他人的好处
    B. 个人的财富
    C. 政府的财政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与壮志。
  • 杜甫《春望》:反映对国家和百姓的忧虑与关怀。

诗词对比
李曾伯的《送了守衡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送别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强调道德与责任,而后者则更偏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两者都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友谊的珍重,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通过以上结构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送了守衡州》的内容与情感,体会古代诗词的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青溪 鹧鸪天 北海 鹧鸪天 张牧石收得朱沤尹先生落叶词手稿,索题 鹧鸪天 丁亥暮春重建母墓 鹧鸪天 登釜山复亭 鹧鸪天二十二首 其十七 鹧鸪天 舟次富阳 鹧鸪天 夏日偕燕婷南沙访些雩 鹧鸪天 鹧鸪天 其二 乙亥二月积雨初晴,胶柏街楼居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山蓣 好梦不长 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尔后 目字旁的字 籍奏 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小字头的字 屡变星霜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孤鸾照镜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游娱 言字旁的字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栖翼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包含究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