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2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1:42
宿宜兴禅房
李曾伯〔宋代〕
冬当月初后,天欲试霜时。
永夜绝人语,新寒听雁知。
壮心忧国在,老计入山宜。
莫作邯郸梦,萧萧鬓已丝。
在冬天的初月之后,天气似乎要试探霜降的时节。
漫漫长夜没有人说话,新寒的气息中能听到大雁的鸣叫。
壮志在心忧国忧民,老年的计划是隐居山林。
不要再做邯郸的梦,白发已渐渐生出。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惟信,号静轩,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以山水、禅意为题材。他的诗作多反映对政治的忧虑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曾伯的晚年,正值他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前途的深思熟虑之时。诗中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隐退山林的向往,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无奈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宿宜兴禅房》是一首以冬天的寒冷为背景,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虑的诗作。全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个人理想的反思。首联“冬当月初后”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冷清的冬夜,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渴望显得尤为明显。次联“永夜绝人语,新寒听雁知”则通过夜晚的寂静与寒意,突出诗人对外界的敏感与内心的孤独感。接下来的两句“壮心忧国在,老计入山宜”展示了诗人虽年老,但心中仍有壮志未酬的忧虑,同时也渴望隐退于山林,回归自然,体现出他对政治的失望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莫作邯郸梦,萧萧鬓已丝”则是对自己年华不再的感慨,劝诫自己不再沉迷于虚幻的梦想,立足于现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主题围绕着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的“壮心忧国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莫作邯郸梦”中的“邯郸梦”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曾伯与王维的诗歌均有山水意象的描绘,但李曾伯更重视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更多的哲理思考。两者都体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