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2:20
新秋喜凉
过得炎蒸月,尤宜老病身。
衣裳朝不润,枕簟夜相亲。
楼月纤纤早,波风袅袅新。
光阴与时节,先感是诗人。
在经历了炎热的夏季后,尤其是对于身体虚弱的我来说,秋天的凉爽格外令人欣喜。白天的衣服早上不再湿润,夜晚的床铺也显得格外亲切。楼阁上的月光显得纤细而清朗,波浪和风也显得柔和而新鲜。时间与季节的更替,首先感受到的便是我们这些诗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四季更替的敏感以及与自然的深切联系。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文学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著称。他的诗歌多以民生为题材,语言平易,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正值白居易晚年,身体渐衰,经历了炎热的夏季后,急切地期待秋天的凉爽。诗中表达了他对季节变化的感受,借此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新秋喜凉》展现了白居易对秋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在经历了炎热的夏季之后,诗人感受到了秋天带来的清凉,这种变化不仅令他感到舒适,更是对身体虚弱的他一种温暖的慰藉。诗中“衣裳朝不润,枕簟夜相亲”两句,生动描绘了秋天早晚的气候特点,传达出一种亲切感和舒适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楼月纤纤早,波风袅袅新”,描绘出秋夜的宁静与美丽,月光柔和,波浪轻荡,似乎在呼应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欢愉。最后一句“光阴与时节,先感是诗人”,则表明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切感悟,诗人总是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季节的更替与生活的变化,赋予这些自然现象以诗意。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体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美好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美好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秋天的喜悦与感恩,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秋季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
诗词测试:
诗中“炎蒸月”指的是哪个季节?
“衣裳朝不润”表达了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光阴与时节,先感是诗人”中的“诗人”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但更强调了山水的壮丽与诗人的孤独感。而白居易的《新秋喜凉》则更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与对自然变化的感悟,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