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1:52
上阳花木不曾秋,
洛水穿宫处处流。
画阁红楼宫女笑,
玉箫金管路人愁。
幔城入涧橙花发,
玉辇登山桂叶稠。
曾读列仙王母传,
九天未胜此中游。
上阳的花木尚未凋零,
洛水在宫中处处流淌。
画阁和红楼里,宫女们欢笑,
而路人却因玉箫金管的乐声而感到忧愁。
幔城的溪涧中橙花盛开,
玉辇登上山去,桂树的叶子繁茂。
我曾读过《列仙王母传》,
但在这儿的游览却胜过九天之游。
王建,唐代诗人,字子安,号天隐,生于公元769年,卒于835年。他以五言诗见长,风格清新婉丽,常描绘风景、抒发情感。
《上阳宫》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表现了诗人对上阳宫的美好景象的赞美,反映出当时的繁华与生机。
《上阳宫》是一首描绘唐代皇家园林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景象展现了上阳宫的美丽与活力。首联“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以“花木”和“洛水”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人文的融合。花木未秋,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繁盛;而洛水的流动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迁。
接着,诗人描绘了宫女的欢笑与路人的愁苦,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繁华背后隐含的孤独和忧虑。此时的画阁红楼是欢乐的象征,而玉箫金管则引发了路人的愁绪,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
后半部分提到的“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则进一步展现了上阳宫的景致,橙花和桂叶的交错,象征着春天的繁荣以及人生的美好,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最后,诗人提及“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珍视,尽管传说中的仙境美好,但在上阳宫的游览体验中,诗人感受到的欢愉与美好更胜一筹,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间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上阳宫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视,也反映出繁华背后的孤独与愁苦,展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对比。
《上阳宫》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洛水”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河流?
A. 长江
B. 黄河
C. 洛阳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展现了上阳宫的美丽?
A. 雪花与寒风
B. 花木与洛水
C. 沙漠与星空
王建的《上阳宫》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王建更侧重于繁华与生机的表现,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