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新嫁娘词》

时间: 2025-04-26 05:33:11

诗句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3:11

原文展示:

新嫁娘词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白话文翻译:

新嫁娘在结婚后的第三天来到厨房,洗手准备做羹汤。因为尚不熟悉婆婆的饮食习惯,便先让小姑尝一尝。

注释:

  • 三日:指的是新娘结婚后的第三天。
  • 入厨下:进入厨房,准备做饭。
  • 洗手作羹汤:洗净双手,开始做汤。
  • 未谙:未曾了解、熟悉。
  • 姑食性:婆婆的饮食习惯。
  • 遣小姑尝:让小姑先来尝尝。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了新嫁娘在婚后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古代妇女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新娘在入嫁后,面临着适应新的家庭生活的挑战,尤其是在饮食习惯上需要摸索和学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以五言诗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生活琐事,语言简练,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婚姻不仅是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联结,新娘的角色尤为重要,体现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待。

诗歌鉴赏:

《新嫁娘词》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新嫁娘的内心世界和对家庭的适应过程。前三句描绘了新娘初入厨房的情景,简单而真实,给人一种亲切感。诗的开头以“洗手作羹汤”引入,强调了新娘作为家庭主妇的角色,体现了她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婆婆的尊重。

而“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则表现了新娘在面对新家庭时的谨慎与不安。她对婆婆的饮食习惯尚不熟悉,因此选择让小姑先尝试。这不仅体现了新娘的细心,也反映了她在新家庭中努力融入的愿望。整首诗虽短,但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新生活的期待,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新娘在结婚后的第三天进入厨房,洗手开始准备汤。这一动作象征着她对家庭生活的开始。
    • 第二联:新娘尚不熟悉婆婆的饮食习惯,因此决定先让小姑尝试,以此来降低自己的不安。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洗手作羹汤”与“未谙姑食性”形成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 采用了细腻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新娘的心理状态。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描绘新嫁娘在新家庭中的适应过程,反映了她的细心、谨慎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 厨房:象征着家庭生活的中心,是新娘展示自己能力和责任的场所。
  • 羹汤:代表了家庭饮食的温暖与关怀,体现了新娘对家庭的投入。
  • 小姑:在家庭中起到桥梁的作用,代表了新娘与婆婆之间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新嫁娘在几天后进入厨房? A. 一天
    B. 三天
    C. 五天

  2. 新嫁娘在做羹汤之前做了什么? A. 洗手
    B. 买菜
    C. 休息

  3. 新嫁娘让谁先尝汤? A. 婆婆
    B. 小姑
    C. 自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新嫁娘词》与《静夜思》均表达了个人的情感状态,但前者侧重于家庭生活的适应,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新嫁娘词》这首诗!

译文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

赏析

  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洗手”本是操作中无关紧要的环节,写出来就有表现新妇慎重小心的功效——看来她是颇为内行,却分明有几分踌躇。原因很简单:“未谙姑(婆婆)食性”。考虑到姑食性的问题,颇见出新妇的精细。同样一道羹汤,兴许有说咸,有说淡。这里不仅有个客观好坏标准,还有个主观好恶标准。“知己不知彼”,是不能稳操胜券的。她需要参谋,还要考虑谁来参谋。夫婿么,十个男儿九粗心,他在回答母亲食性问题上,也许远不如对“画眉深浅”的问题来得那么叫人放心。而女儿才是最体贴娘亲的,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食性亦然。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味”这东西,说不清而辨得出,不消问而只须请“尝”。小姑小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总未成年,还很稚气。她也许心想尝汤而末敢僭先的,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尝之。姑嫂之间,嫂是尊长。对夫婿要低声问,对小姑则可“遣”矣。情事各别,均应服从于规定情景。这两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写得细腻传神。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由于诗人善于描写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几笔便勾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次韵刘国正立春 次韵赵若拙酴醾 赠别王虚中平江赡军 走笔次韵张以道 云南 次韵冯圆中木犀六言 次韵冯圆中郎中游甘露寺 次韵范干闻画眉鸟声 次韵恩平郡王游山登寺中小阁 次韵恩平郡王丹桂 次韵程泰之尚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顺幼 大有可观 耳聪目明 衣字旁的字 鬼服 麦字旁的字 勤俭节约 包含寓的成语 直言正论 一望无垠 丨字旁的字 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贵而贱目 彑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冷嘲 包含势的成语 狗彘不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