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4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46:06
西江月·二八谁家姹女
作者:张伯端 〔宋代〕
二八谁家姹女,
九三何处郎君。
自称木液与金精,
遇土却成三姓。
更假丁公锻炼,
夫妻始结欢情。
河车不敢暂留停,
运入昆仑峰顶。
这首词开头询问,二八岁的少女是哪个家庭的?九三岁的青年又在何处?他们自称是木液与金精的化身,然而一遇到土,便化为三姓。更是借助丁公的锻炼,夫妻之间才得以结成欢情。河车不敢停留,急忙运送到昆仑山的顶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伯端,宋代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常融入生活情趣与哲理思考。他的词语境细腻,情感真挚,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下,士人阶层对爱情与婚姻的追求愈加细腻,并通过文学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西江月·二八谁家姹女》是一首描绘美丽爱情的词作,开篇以问句的形式,吸引读者的注意。通过对少女和青年身份的探问,词人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姻缘的期待。接着,词中提到的“木液与金精”象征着男女主角的美好品质以及彼此之间的吸引力。而“遇土却成三姓”则体现了爱情在现实中的变迁与挑战,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词中提到的“丁公锻炼”暗示了爱情的磨合与培养,夫妻之间的欢情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不断地相处与理解而形成的。最后,河车运送至昆仑峰顶的意象,象征着爱情的理想与追求,表明了词人对爱情美满与长久的美好祝愿。
整首词语言婉约且富有哲理,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绘,张伯端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表现了深刻的人生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在爱情中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在这首词中,"二八"指的是什么?
“遇土却成三姓”这句的含义是什么?
这首词中提到的“丁公”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