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江月 咏松》

时间: 2025-04-26 21:37:31

诗句

壮似波涛怒吼,雅如琴瑟齐鸣。

不同音韵实堪听,含意何人能省。

日暖枝头淡淡,霜寒叶色青青。

孤高羞与众芳争,时久方知本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7:31

原文展示:

壮似波涛怒吼,雅如琴瑟齐鸣。
不同音韵实堪听,含意何人能省。
日暖枝头淡淡,霜寒叶色青青。
孤高羞与众芳争,时久方知本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松树的壮丽与优雅。松树的姿态如波涛般汹涌,音韵则如琴瑟般和谐。不同的音调和韵律是值得倾听的,但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呢?在阳光温暖的日子里,松树的枝头显得柔和淡雅;而在寒霜降临时,松叶依然保持着青翠。松树的高洁让它不愿与其他花卉争奇斗艳,只有时间的流逝才能让人深刻体会到它的本性与真谛。

注释:

  • 壮似波涛怒吼:形容松树的姿态壮观,像波涛翻滚般雄伟。
  • 雅如琴瑟齐鸣:比喻松树的优雅,像琴瑟合奏般和谐美妙。
  • 不同音韵实堪听:不同的音调和韵律确实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倾听。
  • 含意何人能省: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呢?
  • 日暖枝头淡淡:阳光温暖时,松树显得柔和而淡雅。
  • 霜寒叶色青青:即使在寒霜降临时,松叶依然保持青翠的颜色。
  • 孤高羞与众芳争:松树高洁孤傲,不愿与其他花卉争艳。
  • 时久方知本性: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人们才能真正理解松树的本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景昌,现代诗人,因对传统文化的深厚造诣而受到广泛推崇。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常常表现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当代,反映了诗人对松树这一意象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松树坚韧、孤高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的赞美。

诗歌鉴赏:

《西江月·咏松》是一首表现松树高洁品格的优秀诗作。诗中通过对松树形态与气质的描写,呈现出松树在自然界中的独特位置。开篇就用“壮似波涛怒吼”与“雅如琴瑟齐鸣”的对比,既展示了松树的雄壮,又突出了它的优雅。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暗示了松树具有的多重性格。

接下来的“不同音韵实堪听,含意何人能省”更是引人深思,诗人在此询问读者,真正理解松树的内涵需要多大的智慧和耐心。通过阳光的温暖与霜寒的对照,诗人进一步呈现了松树在不同季节的韧性与生命力。

最后两句“孤高羞与众芳争,时久方知本性”则传达了松树的孤傲与不屈。诗人借松树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时间能让人们认识到真正的价值。

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深沉,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哲理的思考,使得这首咏松之作成为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典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壮似波涛怒吼:形容松树在风中摇曳的气势,仿佛波涛汹涌般壮观。
  2. 雅如琴瑟齐鸣:松树的静谧与优雅,如同琴瑟的和谐音律。
  3. 不同音韵实堪听:松树的不同姿态与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4. 含意何人能省:真正理解松树内涵的人少之又少。
  5. 日暖枝头淡淡:在阳光照耀下,松树显得柔和、淡雅。
  6. 霜寒叶色青青:即使在严寒天气中,松树依旧保持着青翠的颜色。
  7. 孤高羞与众芳争:松树不愿与其他花卉争奇斗艳,表现出高洁的品格。
  8. 时久方知本性:只有时间的积淀才能让人明白松树的真实品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壮似波涛”和“雅如琴瑟”,通过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松树的不同特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日暖”与“霜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诗中将松树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与品格,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松树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赞美,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孤高、清雅的人格。
  • 波涛:代表壮丽与力量,暗示自然界的壮观。
  • 琴瑟:象征和谐美好,代表了诗人的哲思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壮似波涛怒吼”的意思是:

    • A. 松树的姿态非常柔弱
    • B. 松树的姿态壮观有力
    • C. 松树的声音如同琴瑟
    • D. 松树的颜色非常单调
  2. 诗中提到“孤高羞与众芳争”是为了强调:

    • A. 松树的高洁与不屈
    • B. 松树的孤独
    • C. 松树的色彩美丽
    • D. 松树的生命力强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自然为题材,但李白着重于人生感慨与思乡情。
  • 王维的《山中杂诗》:也表现了自然之美,但更侧重于山水的宁静与和谐。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于自然的感悟与表达方式各具特色,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

相关查询

赵道士山水图 不寐呈何太虚 饮张氏别墅 送乡人祐上人从师归当阳 桃花鹦鹉 送谭仲章归长沙 归舟 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 画鸭 送李分虎之滇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千秋万古 羊字旁的字 撝避 众寡势殊 螃蟹 韭字旁的字 包含獐的词语有哪些 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相书 龠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谗刻 市开头的成语 抗尘走俗 寅忧夕惕 周张 冠履倒置 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