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4:30
灯下频看宝剑,梦中时击天闾。
舳舻十万王扶余。年少气真如虎。
已往付他莺燕,从今觅我莼鲈。
春衣行典付黄垆。邀个渔翁闲语。
在灯下我常常看着我的宝剑,梦中时常与天神对战。
船舶如同十万王扶余的队伍,年少时的气概真如猛虎。
过去的事情就交给那些燕子莺歌去吧,从今以后我要寻找自己的生活。
春天的衣服已经送给了黄垆酒家,邀请渔翁闲聊。
马叙伦(1883年-1969年),字子华,号文斋,江苏人,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教育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工整对仗,也有自由奔放的表现,作品常常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的独特见解。
《西江月》写于马叙伦青年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政治不安之际,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过往英雄气概的怀念以及对未来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西江月》是一首充满个性与情感的诗作,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开篇便以“灯下频看宝剑”引入,既展示了他对武器的珍视,也暗示了他心中未尽的英雄梦。接着,梦中的“天闾”对战则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彰显出他对过往英勇岁月的追忆。
“舳舻十万王扶余”一句,运用了宏大的场面描写,体现了诗人年轻时的壮志与豪情。接下来的“年少气真如虎”则更进一步,强调了年轻时的斗志与气概。
在经历过往的奋斗与拼搏后,诗人选择放下曾经的追求,“已往付他莺燕”,展现出一种对过往的释然。接下来“从今觅我莼鲈”的转折,暗示了他对简单生活的渴望,显示出一种向往田园的心态。
最后的“春衣行典付黄垆”与“邀个渔翁闲语”,更是对闲适生活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作者从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到后来的平和心态,反映了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对生活的不同理解。
整首诗在表达怀旧与向往中,传达了诗人对英雄梦想的追求与对平和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生的不同阶段与内心的挣扎。
诗中“灯下频看宝剑”的含义是:
A. 忧伤的回忆
B. 对英雄气概的追慕
C. 对战斗的厌倦
答案: B
“已往付他莺燕”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眷恋
B. 对过去的释然
C.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B
诗中的“莼鲈”象征什么?
A. 奋斗
B. 平静的生活
C. 英勇的斗志
答案: B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西江月》的艺术魅力与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