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5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56:06
奉和陆使君长源夏月游太湖
作者:皎然 〔唐代〕
庾公心旷远,府事局耳目。
遂与南湖游,虚襟涤烦燠。
始知皇天意,积水在亭育。
细流信不让,动物欣所蓄。
万顷合天容,洗然无云族。
峭茜瞩仙岭,超遥随明牧。
知公爱澄清,波静气亦肃。
已见横流极,况闻长鲸戮。
中洲暂采蘋,南郡思剖竹。
向夕分好风,飘然送归舳。
这首诗描绘了庾公的开阔心境和忙碌公务的暂时解脱。他与朋友游览南湖,心中烦闷一扫而空。诗人感悟到自然的奥妙,湖水滋养着亭子,细流也不妨碍生物的生存。广阔的湖面与天空融为一体,清新宁静,没有一点云彩。远处的仙岭高耸,仿佛随牧羊人而遥远而去。知道庾公喜爱清澈的水面,湖水静谧,空气也变得肃穆。已经看见了河流的尽头,更听闻了长鲸的声响。中洲暂时采摘水藻,南方的郡城则让我思念剖竹的乐趣。傍晚的和风送来了归舟的轻松。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作于皎然与陆使君一同游览太湖的过程中,诗人借游湖之际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深情,反映了唐代人文风尚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这首诗通过描写太湖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开篇即以“庾公心旷远”引入,表现出一种安闲自得的心境,展示了庾公的广阔胸怀。而后通过“虚襟涤烦燠”,将心中的烦忧一扫而空,诗人以游湖为契机,体验到自然的宁静和大自然的魅力。自然与人心相契合,诗人逐渐领悟到“皇天意”的深远。
湖水的描写极具诗意,“积水在亭育”意在强调自然的滋养,细流的不设防和万顷湖面的开阔感,形成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感。接着,诗人通过对“峭茜”和“明牧”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仿佛置身于仙境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清澈。最后,随着傍晚的来临,微风送舟而归,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情结束了这次游览,留下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诗中提到的“庾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虚襟涤烦燠”中的“虚襟”意指?
诗人游览的是哪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