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7:5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7:51:03
大悲声起小瀛洲。淡烟柔,绿阴稠。劫外空花,都向镜中收。一缕天香飘不定,风细细,梦悠悠。佛音魔影去还留。乍回舟,又凝眸。抟尽恒沙,海上幻琼楼。笑我三生耽语业,能忏得,几多愁?
在小瀛洲上响起大悲的声音,淡淡的烟雾柔和,绿荫密集。劫难之外的空花,尽都在镜中收起。一缕天香飘荡不定,微风轻轻吹拂,梦境悠悠。佛音与魔影在这里来去交错。忽然回舟,停下凝视。把无尽的沙子都抟成,海上如幻的琼楼。嘲笑我三生三世的迷恋,能忏悔的,究竟有多少愁苦?
熊盛元,现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探索人生的意义和精神的追求。
《江城子 谒观音山》创作于当代,反映了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和精神世界的思考与探索。观音山作为佛教的圣地,象征着慈悲和超脱,诗人通过对这片圣地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苦难的省思和对心灵宁静的向往。
《江城子 谒观音山》是一首深具哲理性的诗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观音山的敬仰与思索。开头便以“大悲声起”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神圣的氛围。小瀛洲的描绘,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中“淡烟柔,绿阴稠”展现了山水的清幽,给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感觉。而“劫外空花,都向镜中收”则引发读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空花虽美,却是虚幻的存在,反映了诗人对世界的感悟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象中,表现出对心灵自由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佛音与魔影的交织,象征着生活中的善恶、快乐与痛苦,体现了人生的复杂与矛盾。
最后,诗人以“笑我三生耽语业,能忏得,几多愁?”总结全诗,表现出对人生执念的反思与对内心愁苦的无奈,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观音山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人生苦难的省思,体现了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和对世界无常的感悟。
诗中提到的小瀛洲象征什么?
A) 人生的虚幻
B) 超凡境地
C) 自然美
“劫外空花”中的“劫”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乐趣
B) 人生的苦难
C) 心灵的自由
诗中“佛音魔影去还留”反映了什么主题?
A) 善与恶的对立
B) 自然的美丽
C) 人生的快乐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江城子 谒观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