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4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40:58
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
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
朝为灵都游,暮有阳台期。
飘然世尘外,鸾鹤如可追。
忽念公程尽,复惭身力衰。
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
尝闻此游者,隐客与损之。
各抱贵仙骨,俱非泥垢姿。
二人相顾言,彼此称男儿。
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今果如其语,光彩双葳蕤。
一人佩金印,一人翳玉芝。
我来高其事,咏叹偶成诗。
为君题石上,欲使故山知。
霜降时节,山水显得格外清澈,正是王屋的十月。
石泉水波荡漾,岩边的树木红得如火。
早晨我游览灵都,傍晚则期望到阳台。
飘然出尘,仿佛能追随那仙鹤。
忽然想到旅途将尽,感到自己的体力衰弱。
天坛就在天空一半的地方,想要攀登却心有迟疑。
常听闻参与此游的人,都是隐士和有损之人。
他们都拥有高贵的仙骨,绝非泥土的污垢。
两人相对而言,彼此称道为男儿。
如果不做松树的高大,必定要化作皋夔。
如今果然如他们所言,光彩照人,双双绽放。
一人佩戴金印,一人则携带玉芝。
我来高兴其事,偶然吟咏成诗。
为你在石上题名,想让故山知晓。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真意切著称,尤其擅长描写民生疾苦与自然景物。
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怀念。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反映了他在王屋山的游览经历与对自然的思考。
白居易的《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成章寄李相公》是一首描写秋冬时节游山的诗。诗中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超然的气氛,表现出诗人对隐闲生活的渴望与对友人的深情。在“霜降山水清”一句中,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水的清新,接着通过“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展现出自然的变化与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通过对“天坛”的向往与对自身衰弱的感慨,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在与友人相聚时,虽然身处世俗之中,但心灵却向往着超脱的境界。尤其在“欲上心迟迟”中,表达了对理想高峰的渴望与追求。
此外,诗中提到的隐客与损之,以及“二人相顾言,彼此称男儿”,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志趣的共鸣。整体而言,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哲理思考。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展现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霜降”指的是哪个节气?
“朝为灵都游”的“灵都”可能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天坛”主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