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句 其十七》

时间: 2025-07-30 01:03:16

诗句

亭亭古柏不知年,天宝以前耆旧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1:03:16

原文展示:

句 其十七 张耒 〔宋代〕

亭亭古柏不知年,天宝以前耆旧传。

白话文翻译:

这棵高耸的古柏树,岁月悠久,已无法知晓它的年龄,但在天宝年之前的耆旧传说中,它早已闻名。

注释:

  • 亭亭:高耸的样子。
  • 古柏:古老的柏树,象征长寿和坚韧。
  • 不知年:不知道年龄,形容树龄非常古老。
  • 天宝:唐朝皇帝唐玄宗的年号(742-756年),这里指代唐朝。
  • 耆旧传:老一辈人的传说或记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或观察古迹时所作,表达了对古老事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追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古柏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在宋代,文人常通过吟咏古迹来表达对前人智慧和历史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棵古老的柏树,通过“亭亭”形容其高耸的姿态,而“不知年”则强调了其岁月的悠久。诗中的“天宝以前耆旧传”一句,不仅点明了古柏的历史地位,也暗示了它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古柏的描写,传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亭亭古柏不知年”:这句诗通过“亭亭”形容古柏的高耸,而“不知年”则强调了其岁月的悠久,无法用年岁来衡量。
  • “天宝以前耆旧传”:这句诗点明了古柏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一棵树,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天宝年之前的传说和故事。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古柏比作历史的见证者,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文化感。
  • 拟人:将古柏赋予了人的特质,如“亭亭”形容其高耸的姿态,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古柏的描写,传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体现了作者对古老事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追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柏:象征长寿和坚韧,代表了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不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亭亭”形容的是什么? A. 古柏的高度 B. 古柏的年龄 C. 古柏的颜色 D. 古柏的形状

  2. “天宝以前耆旧传”中的“天宝”是指哪个朝代的年号?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古柏行》:同样以古柏为题材,表达了对古老事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追思。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句 其十七》与杜甫的《古柏行》:两者都以古柏为题材,但张耒的诗更加简洁,而杜甫的诗则更加详细地描绘了古柏的形态和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的《古柏行》,可以对比阅读。

相关查询

游泰山四首 灵岩寺 迟往泉店杀麦 次韵子瞻端午日与迟适远三子出游 次韵子瞻宿南山蟠龙寺 上元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 唐相二绝 送李诚之知瀛州 除夜 次韵王荐推官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人一筹 未由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包含黄的成语 癶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发扬蹈厉 蹈锋饮血 阜字旁的字 凤皇于蜚 淤浊 放羊拾柴 无字旁的字 江心 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提土旁的字 包含邯的词语有哪些 才貌兼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