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蒯司录归京》

时间: 2025-08-09 11:45:00

诗句

早年闻有蒯先生,二十余年道不行。

抵掌曾论天下事,折腰犹悟俗人情。

老还上国欢娱少,贫聚归资结束轻。

迁客临流倍惆怅,冷风黄叶满山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11:45:00

原文展示:

送蒯司录归京 徐铉 〔唐代〕

早年闻有蒯先生,二十余年道不行。 抵掌曾论天下事,折腰犹悟俗人情。 老还上国欢娱少,贫聚归资结束轻。 迁客临流倍惆怅,冷风黄叶满山城。

白话文翻译:

早年就听说有位蒯先生,二十多年来他的道义未得推行。 他曾拍手畅谈天下大事,弯腰间领悟了世俗人情。 年老回到故国欢乐减少,贫困中收拾行装轻装归去。 被贬的官员面对流水倍感惆怅,冷风吹过,黄叶覆盖了整个山城。

注释:

字词注释:

  • 蒯先生:指蒯通,汉代著名道家学者。
  • 抵掌:拍手,形容畅谈。
  • 折腰:弯腰,这里指屈服于世俗。
  • 上国:指故国。
  • 归资:指行装。
  • 迁客:被贬谪的官员。

典故解析:

  • 蒯先生:蒯通,汉代道家学者,以博学多才著称。
  • 抵掌曾论天下事:形容蒯通曾有宏大的政治抱负和见解。
  • 折腰犹悟俗人情:指蒯通在世俗中领悟了人情世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唐代诗人,字鼎臣,以诗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是徐铉为送别蒯司录归京而作,表达了对蒯司录的敬仰和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徐铉在送别蒯司录归京时,感慨蒯司录的才华未得施展,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的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蒯司录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时局的深刻认识。首联提及蒯司录的才华和未得施展的遗憾,颔联则通过“抵掌曾论天下事”和“折腰犹悟俗人情”两个对比鲜明的画面,突出了蒯司录的博学和世故。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对蒯司录归京时的情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时局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提及蒯司录的才华和未得施展的遗憾。
  • 颔联:通过两个对比鲜明的画面,突出了蒯司录的博学和世故。
  • 颈联:描述蒯司录归京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
  • 尾联:通过对蒯司录归京时的情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抵掌曾论天下事”和“折腰犹悟俗人情”的对比,突出了蒯司录的博学和世故。
  • 拟人:“冷风黄叶满山城”中的“冷风”和“黄叶”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蒯司录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时局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未得施展才华的遗憾和对时局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抵掌:拍手,形容畅谈。
  • 折腰:弯腰,这里指屈服于世俗。
  • 冷风:象征着凄凉和孤独。
  • 黄叶:象征着衰老和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蒯先生”指的是谁? A. 蒯通 B. 蒯彻 C. 蒯越 D. 蒯良

  2. 诗中的“抵掌曾论天下事”形容了什么? A. 蒯先生的政治抱负 B. 蒯先生的文学才华 C. 蒯先生的军事才能 D. 蒯先生的商业头脑

  3. 诗中的“折腰犹悟俗人情”表达了什么? A. 蒯先生的傲慢 B. 蒯先生的谦卑 C. 蒯先生的世故 D. 蒯先生的天真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时局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徐铉的《送蒯司录归京》与王维的《送别》:两者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但徐铉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徐铉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查询

阳台梦 阳台梦 阳台梦 春晓 阳台梦 梦梦 阳台梦 纪梦 阳台梦 阳台梦 悼亡 向湖边 向湖边 题林畏庐先生西汉图卷,卷藏秋雪庵 向湖边 佘春帆消夏观荷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赤字旁的字 省字 任负 帐户 包含烨的词语有哪些 解衣槃礴 旡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春祈秋报 卝字旁的字 辙鲋之急 含冤莫白 天语 包含胰的词语有哪些 陆陆续续 马如流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