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向湖边 题林畏庐先生西汉图卷,卷藏秋雪庵》

时间: 2025-05-22 15:23:54

诗句

翠拥千屏,红拖双桨,依约晚荷深处。

寄迹西湖,惯扁舟容与。

甚年年、听磬虚坛,观潮荒岸,未逐流花寻渡。

指顾云峦,忽峥嵘绢素。

十里芦霜,白覆词仙宇。

知柳眼看尽,几风流张绪。

语燕歌莺,谱当年金缕。

况逋仙、仙去从朝暮。

丹青笔,留镇寺门清客暑。

唤起吟魂,听斋厨钟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5:23:54

原文展示:

向湖边 题林畏庐先生西汉图卷,卷藏秋雪庵
作者: 杨玉衔 〔清代〕

翠拥千屏,红拖双桨,依约晚荷深处。
寄迹西湖,惯扁舟容与。
甚年年听磬虚坛,观潮荒岸,未逐流花寻渡。
指顾云峦,忽峥嵘绢素。
十里芦霜,白覆词仙宇。
知柳眼看尽,几风流张绪。
语燕歌莺,谱当年金缕。
况逋仙仙去从朝暮。
丹青笔,留镇寺门清客暑。
唤起吟魂,听斋厨钟鼓。

白话文翻译:

在翠绿的山屏环绕中,红色的小船在水中缓缓划行,仿佛在晚荷深处轻轻漂浮。
我在西湖留下足迹,习惯了在小舟中悠然自得。
每年我都听到空灵的磬声,从虚无的坛子传来;
在荒凉的海岸上观潮,却未能追逐那流动的花瓣寻觅渡口。
我指点着云山,忽然看到那绢素般的峥嵘山峰。
十里外的芦苇上覆满了白霜,宛如仙人的诗篇飘荡在空中。
我知道柳树的眼睛看尽了世间风流,几多情绪交织缠绕。
燕子和莺歌唱着,谱写着那年金缕的乐章。
更何况仙人早已在朝暮之间飘然远去。
手握丹青笔,留下的是清客在寺门前的暑气。
我唤起吟唱的灵魂,倾听斋内的钟鼓声。

注释:

  • 翠拥千屏:指山峦如屏,水绿环绕,形容西湖的美丽自然景色。
  • 红拖双桨:小船的桨是红色的,描绘出舟行的生动场景。
  • 寄迹西湖:在西湖上留下行迹,表达对湖光山色的向往。
  • 磬虚坛:寺庙中的磬声,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十里芦霜:形容秋天的景象,芦苇被霜覆盖。
  • 丹青笔:画笔,象征艺术创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玉衔,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向湖边》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思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与艺术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交融。诗中描绘了翠绿的山峦、红色的小船、晚荷的幽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画面感的意境。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西湖的美丽与恬淡。

诗中反复提到的“寄迹”、“听磬”、“观潮”,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在西湖的游历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他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思绪,使整个诗歌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最后,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赞美也是关键,以“丹青笔”象征艺术的永恒与不朽,提升了整首诗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西湖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形成了一幅诗情画意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拥千屏:山环水绕,形成美丽的景致。
  • 红拖双桨:小船在水面上轻轻划行。
  • 依约晚荷深处:在黄昏时分的荷花丛中,显得宁静悠远。
  • 寄迹西湖:在西湖留下自己的足迹,表达对美景的向往。
  • 甚年年听磬虚坛:每年都能听到寺庙中空灵的磬声,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增加诗的层次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其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赞美。诗人在西湖的游历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与艺术的永恒,形成了深刻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活力的绿色。
  • :代表热情与活力的小船。
  • 秋霜:象征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沉淀。
  • 丹青:艺术与创作的象征,传达出文化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拖双桨”是什么颜色的? A. 绿色
    B. 红色
    C. 蓝色

  2. “十里芦霜”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3. 诗人对“丹青笔”的描述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艺术的赞美
    C.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展现了思乡之情与自然的交融。

诗词对比:

  • 《江雪》:柳宗元的诗作,描绘了孤独与自然的关系。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韦应物的作品,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自然描绘与情感抒发上的相似之处,以及各自独特的风格与主题。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和戴石屏见寄韵二首 和陈翔卿韵 和陈七峰七诗韵 和陈七峰七诗韵 和陈七峰七诗韵 和陈七峰七诗韵 和陈七峰七诗韵 和陈七峰七诗韵 和陈七峰七诗韵 过峡山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面字旁的字 洒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洒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赭褐 主文谲谏 转悲为喜 鹿字旁的字 妈妈的字怎么写?妈妈的字笔画顺序详解 达观知命 靠天田 分析天平 包含渡的词语有哪些 羽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乐而不厌 王字旁的字 斤偏旁的字有哪些?带斤的汉字大全 包含陂的词语有哪些 同的笔画顺序详解_同字的笔顺规则与书写技巧 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三字俗语大全_经典三字俗语解析与应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