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1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5:22
丁采杰挽诗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文字蜚声早,功名入手迟。
晚知书误我,时以酒浇之。
旷野灵均些,新坟贞曜碑。
两翁不在子,其必在孙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丁采杰的追悼。诗的开头说他的文学名声早已传扬,但真正的功名却来得很晚。晚年才明白读书的误区,常常用酒来浇愁。接着提到灵均(指丁采杰)在旷野的墓地上,指的是他的新坟,碑文铭刻着他的贞洁与光辉。最后一句感叹,丁采杰的两位老翁(父亲或师长)已经不在,但他们的精神必定会在后代的子孙中延续。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元,号静斋,宋代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在当时颇具影响力,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刘克庄在政治上也有一定声望,曾任职于官场,但其诗作更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
这首挽诗是刘克庄为悼念丁采杰而作,反映了他对友人早逝的惋惜,以及对人生、名利的思考。丁采杰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却在名利的追求上走了弯路,使得刘克庄在诗中表达了对这个现实的无奈与惋惜。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刘克庄对丁采杰的追思与怀念。诗的开头两句提到“文字蜚声早,功名入手迟”,展现了丁采杰早期文学才华的光辉,但最终却未能在仕途上获得应有的回报,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功名的渴望与失落。
“晚知书误我,时以酒浇之”两句则揭示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反思与无奈。用酒来抒发心中苦闷,既是对自我失败的一种逃避,也是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接下来的句子“旷野灵均些,新坟贞曜碑”则将情感从个人转向了对丁采杰的纪念,表达了对他灵魂的追思与尊重。
最后一句“ 两翁不在子,其必在孙枝”则传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即使丁采杰已逝去,但他的精神与才华必将在后代的子孙中延续。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位友人的悼念,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丁采杰的怀念与追思,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名利得失的深刻反思,强调了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诗中提到“文字蜚声早”,这说明了什么?
“晚知书误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反思?
“两翁不在子,其必在孙枝”中“两翁”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