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食早荔七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7 06:43:27

诗句

活八十年头雪白,啖三百颗面桃红。

村南村北无人识,向荔枝边觅此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43:27

原文展示:

活八十年头雪白,啖三百颗面桃红。村南村北无人识,向荔枝边觅此翁。

白话文翻译: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活了八十年,吃了三百颗红润的荔枝。村子南边北边的人都不认识他,他在荔枝树旁寻找这位老人。

注释:

  • 活八十年:指老人活了八十年,体现了长寿。
  • 头雪白:形容头发全白,表示年纪大。
  • 啖(dān)三百颗:啖即吃,三百颗荔枝显示了老人对美食的喜爱。
  • 面桃红:荔枝果肉鲜红,形象生动。
  • 村南村北:表明老人生活的环境,显示出孤独感。
  • 无人识:无人认出他,表现出人们对他的忽视。
  • 向荔枝边觅此翁:向荔枝树旁寻找这个老人,暗示他与荔枝的深厚情缘。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季真,号白沙,宋代著名词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多变,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刘克庄晚年创作的,诗中融入了对老年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荔枝这一美味果实的喜爱,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食早荔七首 其二》通过描绘一位年长的老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体验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的开头“活八十年头雪白”,以直白的方式展现了老人的长寿和岁月的沧桑,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积淀。而“啖三百颗面桃红”则将注意力引向了荔枝,鲜艳的颜色和甜美的口感激发了诗人的美好回忆和愉悦的心情。这种对美食的热爱在这里不仅仅是对食物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情表现。

接下来的“村南村北无人识”,则转折了诗的情感,展现了老人的孤独与被人遗忘的境地。在人们的忙碌与无知中,这位老人似乎成了一座被忽视的丰碑,尽管他经历了丰富的人生,却无人能识。最后一句“向荔枝边觅此翁”则将荔枝和老人紧密联系在一起,隐喻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暗示了老人的内心深处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转,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人情的冷暖,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忆,也有对孤独的感慨,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活八十年头雪白:表现了老人的年纪与生活的积累。
    • 啖三百颗面桃红:通过数量和色彩表现老人的快乐与享受。
    • 村南村北无人识:揭示社会对个人的冷漠,强调孤独感。
    • 向荔枝边觅此翁:把老人和荔枝结合,表示一种归属感和对过去的依恋。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活八十年”与“村南村北”,形成对称。
    • 比喻:荔枝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甘甜。
    • 夸张:三百颗荔枝,夸大了老人对美食的热爱,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老人的描绘,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意象分析:

  • 荔枝:象征着美好、甜美的回忆,代表生活中的快乐。
  • 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沉淀。
  • 村庄:代表社会,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老人活了多少年?
      • A. 七十
      • B. 八十
      • C. 九十
    2. 老人吃了多少颗荔枝?
      • A. 三十
      • B. 三百
      • C. 三千
    3. 诗中描绘的老人是否被村民熟识?
      • A. 是
      • B. 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李白的《月下独酌》、杜甫的《春望》,它们同样涉及人生感悟与自然的关系。
  • 诗词对比:可以对比唐代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更侧重于宁静与淡泊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名篇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行路难 行路难 行路难 行路难 行路难 行路难二首 其二 行路难二首 其一 行路难三首 其二 行路难三首 其一 行路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字头的字 京味 川泽纳污 散开头的成语 编订 林落 采字头的字 讷言 惺惺相惜 所费不赀 万绪千头 趁风使柁 门字框的字 火字旁的字 好田 四点底的字 佛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