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江月(六)》

时间: 2025-04-26 18:47:17

诗句

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

色空明暗本来齐。

真妄体分两种。

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

谁言极乐在天西。

了则弥陀出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7:17

原文展示:

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
色空明暗本来齐。真妄体分两种。
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
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则弥陀出世。

白话文翻译:

对着镜子,不必强行去消灭自己的欲望,假名只是暂时的菩提(觉悟)。色和空、明和暗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的。真与妄的本体分成两种。若能领悟,就可以称之为静土(宁静之地),更不必去追寻天竺的曹溪。谁说极乐只存在于西方呢?而真正领悟后,弥陀佛便会出世。

注释:

  • 对镜:指对着镜子,象征自我反省。
  • 强灭:强行抹去或消除。
  • 假名:指暂时的名义或称谓。
  • 菩提:觉悟或智慧的象征。
  • 色空:指物质与虚无,明暗相对的两种状态。
  • :妄想,非真实之物。
  • 静土:宁静的境地,佛教中的理想状态。
  • 天竺:古代对印度的称呼,佛教发源地。
  • 曹溪:指曹溪宗,禅宗的一个重要流派。
  • 极乐:指极乐世界,佛教中的极乐净土。
  • 弥陀:指阿弥陀佛,佛教中救度众生的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但其诗风以清新脱俗、深邃睿智著称,尤其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作品常蕴含哲理和思辨。

创作背景:

《西江月(六)》是张伯端在禅宗思想影响下创作的作品,反映了其对人生、佛理的思考。诗中探讨了真实与虚妄、欲望与觉悟的关系,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禅宗的理解与追求。

诗歌鉴赏:

《西江月(六)》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镜子自省的意象,表达了对内心欲望的反思。开头的“对镜不须强灭”直截了当地指出,面对欲望时,不必强行压制,而应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去面对。接着,诗人通过“假名权立菩提”说明了名义的暂时性,强调了真正的觉悟并非依赖于外在名相。

在“色空明暗本来齐”一句中,诗人揭示了万物的统一和对立的辩证关系,暗示着真理的复杂性与深邃。接下来的“真妄体分两种”则进一步强调了真实与虚妄的对立,这种对立在佛教中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议题。

“悟则便名静土”一句,表明了若能领悟其中的道理,则可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诗人以此引导读者追求内心的宁静,而不必追寻遥远的理想世界,甚至提到“更无天竺曹溪”,指出了追求外在的虚幻是多么的无谓。

最后,诗人以“谁言极乐在天西”结束整首诗,质疑了极乐的外在存在,强调真正的极乐是内心的觉悟与自在。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意象,意蕴深远,既有哲理的启示,也有心灵的指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对镜不须强灭:提醒人们在自我反省时,不必强迫自己放弃所有欲望。
  2. 假名权立菩提:说明觉悟的名义是暂时的,真正的觉悟在于内心的领悟。
  3. 色空明暗本来齐:探讨了物质与虚无、明亮与黑暗之间的平衡关系。
  4. 真妄体分两种:真实与虚妄是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
  5. 悟则便名静土:领悟真理后,内心便会安宁。
  6. 更无天竺曹溪:不需要去追寻遥远的佛教圣地,真正的觉悟就在当下。
  7. 谁言极乐在天西:质疑极乐世界的外在性,强调内心的觉悟才是极乐。
  8. 了则弥陀出世:真正的领悟将带来内心的救赎与解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色空明暗”,通过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心境比作“静土”,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宁静。
  • 反问:如“谁言极乐在天西”,增加了诗句的思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内心的觉悟与宁静,反对对外在名相与理想世界的追求,体现了佛教哲学中的真实与虚妄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子:象征自我反省与内心的真实。
  • 菩提:象征觉悟与智慧。
  • 色空:象征物质与虚无的对立统一。
  • 静土: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 天竺、曹溪:象征佛教的理想世界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静土”指的是什么? A. 外在的理想世界
    B. 内心的宁静
    C. 现实的社会

  2. 填空题:诗中“谁言极乐在天西”表达了对__的质疑。

  3. 判断题:诗中的“对镜不须强灭”意在强调要消灭内心的欲望。(对/错)

答案:

  1. B
  2. 极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的作品,探讨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 《静夜思》:李白,通过对月的思考反映内心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张伯端的《西江月》和李白的《庐山谣》都在探讨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关系,但张伯端更偏向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展现情感与自然的融洽。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词研究》
  • 《佛教哲学与文学关系研究》

相关查询

鹊踏枝 鹊踏枝 其八 和冯延巳 鹊踏枝 其七 和冯延巳 鹊踏枝 其六 和冯延巳 鹊踏枝 其五 和冯延巳 鹊踏枝 其四 和冯延巳 鹊踏枝 写赠迟园大师 鹊踏枝四首 其四 鹊踏枝四首 其三 鹊踏枝四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内省不疚 躧盘 忘本负义 三撇旁汉字大全_带三撇的汉字详解 初冬 九战九胜 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荡的笔顺怎么写?这份荡字笔顺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欠字旁的字 扎脚 镸字旁的字 东南之美 田字旁的字有哪些?带田的汉字大全 马毛猬磔 搜牢 牙字旁的字 包含妖的词语有哪些 木字加偏旁的字有哪些_木字加偏旁汉字详解 风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