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4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5:39
西江月
密璹 〔金朝〕
一百八般佛事,二十四考中书。
山林朝市等区区。著甚来由自苦。
过寺谈些般若,逢花倒个葫芦。
少时伶俐老来愚。万事安于所遇。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世事的看透。诗人提到一百八种佛教事务,和二十四种科举考试,这些都是人生中的繁杂事务。无论是山林还是市井,生活的琐碎皆是如此,让人不禁思考自己为何要如此辛苦。闲逛寺庙时谈论一些佛理,偶然看到花朵时却像是倒了个葫芦,似乎在暗示生活的无常与偶然。年轻时聪明伶俐,老来却愚笨,人生的经历让人明白,最终能安于所遇,无论顺境或逆境。
密璹,金朝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佛教哲理的思考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此诗创作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多变交织在一起,诗人通过对佛教哲理的探讨,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西江月》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开篇提到佛事与科举,既是对古代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暗示了人们在繁忙事务中迷失自我的状态。诗人通过对山林与朝市的对比,展示了不同生活场景下人们的焦虑与苦闷。在这一背景下,诗人提到的“般若”暗示着智慧的获得并非来自于外在的考试与竞争,而是在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理解。最后,诗人以“万事安于所遇”作结,展现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接受生活中的一切,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这种心态在如今的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和对世事的接受,强调了内心的智慧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传达了人生在于随遇而安的哲学思想。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般若”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智慧
C. 一种佛事
D. 一种乐器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万事安于所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____态度。
判断题:诗中“二十四考中书”是指现代的考试制度。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