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5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50:54
《西江月》
作者:王哲 〔元代〕
堪叹这般曲调,感他石女吹箫。
山头漫说水频浇,海底虚言火燎。
遭逢圆明正照,真风广布金飙。
西江月里吃芝苗,味味将来了了。
这曲调令人叹服,仿佛听见石女在轻轻吹箫。
山头上闲聊水流的频繁灌溉,海底却虚言火焰的炙烤。
恰逢圆月明亮照耀,真风广阔地吹送着金色的飙风。
在西江的月光下品尝芝苗,种种滋味都将一一到来。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诗风独特,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相结合的方式表达情感。他的作品常反映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感受。
创作背景
《西江月》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在诗中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真理的追求,反映出当时人们内心的挣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西江月》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诗人通过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现,传达了对生活的领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即以“堪叹这般曲调”引入,表达了对音乐的赞美,借助“石女吹箫”的意象,勾勒出一种神秘而优美的画面,仿佛在静谧的夜空下,音乐声悠然流淌。
接着,诗人提到“山头漫说水频浇”,自然界的水流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丰盈,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欣赏。而“海底虚言火燎”则带有一种对虚假现象的批判,暗示着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内心的真实感受。
最后两句“遭逢圆明正照,真风广布金飙”以及“西江月里吃芝苗”,展现出诗人对光明与真理的追求,和对生活美好的期待。整首诗在清晰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真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虚假现象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石女”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女性
B. 神秘的存在
C. 现实中的人
诗中“海底虚言火燎”意指什么?
A.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 对虚假现象的批判
C. 对自然的赞美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音乐的赞美
B. 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C. 对虚假与真实的反思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哲的《西江月》与李白的《静夜思》都体现了对月亮的描绘,但王哲更侧重于对自然与音乐的感受,而李白则表达了思乡之情。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