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2:35
贺新郎·拄杖重来约
作者:辛弃疾 〔宋代〕
拄杖重来约。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
巨海拔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
尚两两三三前却。老我伤怀登临际,
问何方可以平哀乐。唯酒是,万金药。
劝君且作横空鹗。便休论人间腥腐,
纷纷乌攫。九万里风斯在下,
翻覆云头雨脚。更直上崑崙濯发。
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
推翠影,浸云壑。
拄着拐杖再次到来。面对东风,洞庭湖的乐声响起,
空中充满了箫和勺的声音。
巨大的海面上,犀牛的角从水中突起,
向这座高山的阁楼而来。
啊,前方依旧是两两三三的情景。
我这个老头子在登高望远时感到伤怀,
问哪里才能平复我的哀伤与快乐。
唯有酒,才是万金的良药。
劝你也像横空的大鹗一样飞翔。
就不再谈论人间的腐朽,
纷乱的乌鸦争先恐后。
九万里的风在底下,
翻滚着云头和雨脚。
更直上崑崙山去洗发。
好在长虹陂上卧十里,
谁说我会听取双黄鹤的声音。
推开翠绿的影子,浸入云壑。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和将领,被誉为“词中之龙”。辛弃疾的词风豪放、激昂,常常表达对国事的关心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贺新郎·拄杖重来约》写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湖光山色,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辛弃疾晚年因国事未能如愿,常常感到忧伤和无奈,故在此词中将情感寄托于酒与自然景色中。
《贺新郎·拄杖重来约》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感慨的词作。全词以“拄杖”开头,象征着诗人年事已高,身体的衰老与心灵的孤独。面对东风和洞庭湖的美景,诗人首先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欣赏,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人生苦涩的感悟。
“唯酒是,万金药”,通过酒来宣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诗中对自由大鹗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现实中的困顿与腐朽又让他无法摆脱。
整首词结构紧凑而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辛弃疾在这里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示了他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切思考,令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感慨,既有对往昔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苦涩的无奈。全诗情感深邃,意蕴丰富,是辛弃疾词风的集中体现。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蕴含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对抗,反映了辛弃疾作为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辛弃疾的《贺新郎·拄杖重来约》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的感慨
C. 对爱情的思考
诗中“唯酒是,万金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酒的喜爱
B. 酒是解忧的良药
C. 对生活的满足
“推翠影,浸云壑”中的“翠影”指的是什么?
A. 山的影子
B. 自然的美景
C. 诗人的心情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与辛弃疾的《贺新郎·拄杖重来约》在主题上均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但苏轼的词更为柔和、抒情,而辛弃疾则更加豪放、激昂,体现出两位词人不同的个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