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7:44
雪里星奔避乱兵,母先子後赴寒冰。
秪知判得身俱死,不料还同母再生。
在雪中,星星逃避乱兵的追击,母亲先于孩子走向寒冰。
只知道判定两者都将死去,没想到母子又会再次重生。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作山水田园诗,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风受到陶渊明的影响,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表现了在混乱和死亡的环境下,母子情深的主题。诗人在动荡的时代中,关注人间悲剧与亲情的永恒。
《跋临川梁译居士孝德记二首》是一首富有情感的古诗,通过描绘战乱与母爱的主题,深刻揭示了生命与死亡的哲学思考。诗的开头以“雪里星奔避乱兵”形象地展现了在战乱中人们的无助与恐惧,雪与星的意象交融,形成了一种冷酷的氛围,令人感到凄凉。
接下来的“母先子后赴寒冰”一句,突显了母亲在危险面前的无畏,母爱是无私的,甚至在生死攸关之际,仍然选择保护孩子。这里不仅展现了母亲的伟大,更反映出对生命脆弱的深刻认知。
最后一句“秪知判得身俱死,不料还同母再生”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对生死轮回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再生的希望。母子之间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升华,虽然面临死亡,但命运的安排让他们再次相聚,展现了生与死之间的奇妙联系。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亲情的深刻理解与珍视,体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性的关怀,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生死和母子情感的深刻反思,表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强调了亲情的力量与生命的再生。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
A. 大海
B. 雪地
C. 森林
D. 沙漠
诗中母亲的角色如何?
A. 无情
B. 牺牲与伟大
C. 不在
D. 反叛
“不料还同母再生”表达了什么?
A. 绝望
B. 重生的希望
C. 母亲的死亡
D. 逃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杜甫在动乱中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而杨万里则聚焦于个体的亲情与生死,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