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3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38:23
送人归夏口
雁雁叶纷纷,行人岂易闻。
千山与万水,何处更逢君。
貌不长如玉,人生只似云。
倘经三祖寺,一为礼龛坟。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雁群飞过,树叶纷纷落下,行人却很难听到它们的声音。在千山万水之间,我们何以再相逢?人的容貌不似长久的玉石,人生如同浮云般短暂。如果经过三祖寺,愿为它的龛坟礼拜一番。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千山与万水”常用来形容相隔遥远,难以相见。“三祖寺”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寺庙,三祖指的是某位高僧或传承。礼拜佛教的龛坟,表达了对逝去的人的怀念和尊敬。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字德修,号云江,唐代诗人。贯休的诗风以清丽见称,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贯休在送别友人时写的,反映了他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描绘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送人归夏口》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送别诗。诗的开头以“雁雁叶纷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利用自然景物传达了离别的愁苦。雁群的飞过与树叶的纷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千山与万水,何处更逢君?”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重逢的渺茫。人生如同浮云般短暂,貌美的时光也无法持久,正如诗中所言:“貌不长如玉,人生只似云。”这种感慨让人感到无奈与惋惜。
最后,诗人提到“倘经三祖寺”,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追思。这里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思,情感上真挚而深邃,充分展现了贯休作为唐代诗人的独特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诗人通过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千山与万水”意指什么?
A. 友人的美好
B. 路途遥远
C. 自然的壮丽
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无奈
C. 忧伤
“貌不长如玉”表达了什么?
A. 对美的追求
B. 美的短暂性
C. 美的永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