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6:24
大是清虚地,高吟到日晡。
水声金磬乱,云片玉盘粗。
仙有遗踪在,人还得意无。
石碑文不直,壁画色多枯。
冷立千年鹤,闲烧六一炉。
松枝垂似物,山势秀难图。
紫府程非远,清溪径不迂。
馨香柏上露,皎洁水中珠。
贤圣无他术,圆融只在吾。
寄言桐柏子,珍重保之乎。
这地方非常清幽,适合高声吟唱,直到太阳落下。
水声和金磬的声音交错,云彩像粗糙的玉盘。
仙人留下的痕迹依然存在,而人却常常得意忘形。
石碑的文字歪歪斜斜,壁画的颜色也显得苍白枯燥。
冷冷地站着的是千年的白鹤,悠闲地烧着六一炉香。
松枝垂下来像某种物体,山的形势秀美却难以描绘。
紫府的旅程并不遥远,清溪的小路也不曲折。
柏树上的露水芬芳四溢,水中的珠子洁白如玉。
贤者和圣人没有别的法门,圆融的境界只在于我自己。
特意寄语桐柏子,珍重保重吧。
贯休(830-912年),字希声,号幽兰,唐代诗人,曾任官职,但以诗名闻名。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寄天台道友》写于贯休隐居在天台山时,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出对友人的关切。
《寄天台道友》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贯休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天台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诗的开头部分描述了清幽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转入对自然声音的描绘,如水声和金磬声的交织,营造出一种音乐般的和谐美。接着,诗人提到仙人留下的痕迹,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而人们的得意往往会导致对自然美的忽视。后面的描写中,石碑的文字和壁画的颜色显得苍白,似乎在讽刺那些追求外在形式的人。千年鹤的冷立和六一炉的闲烧,表现出一种无所事事的悠闲状态,与前面的得意形成鲜明对比。最后,诗人寄语友人要珍重保重,既是对友人的关心,也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期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人性缺陷的深刻思考,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水声金磬乱”,其中“金磬”指的是什么?
诗中“贤圣无他术,圆融只在吾”意在表达什么?
诗的最后两句寄语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