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8:0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08:02
忆山归未得,画出亦堪怜。
崩岸全隳路,荒村半有烟。
笔句冈势转,墨抢烧痕颠。
远浦深通海,孤峰冷倚天。
柴棚坐逸士,露茗煮红泉。
绣与莲峰竞,威如剑阁牵。
石门关麈鹿,气候有神仙。
茅屋书窗小,苔阶滴瀑圆。
松根击石朽,桂叶蚀霜鲜。
画出欺王墨,擎将献惠连。
新诗宁妄说,旧隐实如然。
愿似窗中列,时闻大雅篇。
我怀念那山,却未能回去,画出的山水也令人心疼。
崩塌的山岸完全毁坏了道路,荒凉的村庄半隐半现着烟雾。
笔下的文字如冈峦般转折,墨色的痕迹如烧焦的痕迹般颠倒。
远处的河流深深流向大海,孤独的山峰冷冷地倚靠着天空。
柴棚里坐着一位隐士,沏茶煮泉水,享受着清闲。
绣花与莲峰争艳,气势如同剑阁般威严。
在石门关看到麈鹿,气候宜人如同神仙的世界。
茅屋的书窗很小,苔藓铺成的台阶上滴落着水珠。
松根撞击着石头渐渐朽烂,桂叶在霜中依然鲜亮。
画作虽让人羡慕,但我更愿意献上自己的才思。
新诗不愿轻易妄言,旧隐与现实确实如同。
愿像窗边的书卷一样,时时能听到高雅的诗篇。
贯休(公元830年-公元912年),字景仁,号无愁,唐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用优美的意象表达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作于贯休游历山水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思念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山水的静谧和隐士的闲适,反映了他对归隐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
贯休的《上冯使君山水障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的优美和隐士的生活,展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画面。开篇即表达了对山水的思念之情,"忆山归未得,画出亦堪怜"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深切怀念。随着诗歌的展开,诗人通过"崩岸全隳路,荒村半有烟",生动地展示了山水的变化与人迹的稀少,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
诗中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如“远浦深通海,孤峰冷倚天”,不仅展现了壮丽的山水,更蕴含着诗人对孤独的思考与感悟。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柴棚坐逸士,露茗煮红泉",诗人表现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这种淡泊的态度在后文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贯休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诸如“松根击石朽,桂叶蚀霜鲜”,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也暗示了生活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最后,诗人以“愿似窗中列,时闻大雅篇”结束,表达了对高雅文化的渴望和对诗歌创作的坚持,反映了他对艺术的尊重与追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切思念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对孤独、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人世间的变化与无常。诗人希望能在高雅的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展现出对诗歌创作的不懈追求。
诗中提到的隐士在做什么?
A. 画画
B. 煮茶
C. 读书
D. 钓鱼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城市
B. 山水
C. 草原
D. 沙漠
诗人对新诗的态度是?
A. 愉悦
B. 随意
C. 宁愿不妄言
D. 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