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7:3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7:31:42
闲居拟齐梁四首
作者:贯休
夜雨山草滋,爽籁生古木。
闲吟竹仙偈,清于嚼金玉。
蟋蟀啼坏墙,苟免悲局促。
道人优昙花,迢迢远山绿。
果熟无低枝,芳香入屏帷。
故人久不来,萱草何离离。
苦吟斋貌减,更被杉风吹。
独赖湖上翁,时为烹露葵。
红藕映嘉鲂,澄池照孤坐。
池痕放文彩,雨气增慵堕。
山翁寄术药,幸得秋病可。
终召十七人,云中备香火。
清气生沧洲,残云落林薮。
放鹤久不归,不知更归否。
支策到江湄,江皋木叶飞。
自怜为客远,还如鹊绕枝。
南枝复北枝,玉露沾毛衣。
夜雨滋润了山上的草,清风轻拂古老的树木。
我悠闲地吟诵着竹仙的偈语,比嚼金玉还要清新。
蟋蟀在坏掉的墙上鸣叫,幸好避免了悲伤的局促。
道人送来的优昙花,遥远的山上依然青翠。
果实成熟却没有低垂的枝,芬芳的气息飘入屏风之中。
老朋友已久不来,萱草也因此显得凋零。
我在斋中苦吟,容貌愈加消瘦,更被杉风吹拂。
只依靠湖上的老翁,时常为我烹茶煮葵。
红莲映照着美好的鲂鱼,清澈的池水映出孤独的身影。
池水留下的痕迹,雨气渐重,令人感到懒散。
山中的翁寄来药方,幸好秋天的病可以治疗。
终于召集十七位朋友,云中备齐香火。
清新的气息升腾在沧洲,残云落入林间的葱郁。
放飞的白鹤已久不归,不知它是否还会回来。
我策马来到江边,江岸的树叶纷纷飞舞。
自怜身为远客,犹如喜鹊绕着枝头。
南枝又恢复了北枝,玉露沾湿了衣裳。
作者介绍:贯休(约830年—912年),字子华,号云溪,唐代诗人,擅长诗歌和禅理,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贯休在闲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渗透着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反映了他超然物外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深思。首联“夜雨山草滋,爽籁生古木”,以夜雨滋润自然的场景开篇,引入诗人的悠闲心境。接下来的“闲吟竹仙偈”则体现了他在宁静环境下的内心世界,竹仙的偈语带来心灵的清新。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既有“蟋蟀”和“优昙花”的生动描写,也有对老朋友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形成一种浓厚的乡愁。尤其是“故人久不来,萱草何离离”一句,传达了深深的惆怅与思念。
贯休的诗风清新自然,感情真挚,通过细腻的观察与反思,展现了一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热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哲理思考。它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超然的心态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蟋蟀”代表了什么情感?
诗中“优昙花”象征着什么?
贯休的诗风特点是什么?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闲居拟齐梁四首》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