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3:4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3:41:55
送张拾遗赴施州司户
道之大道古太古,二字为名争莽卤。
社稷安危在直言,须历尧阶挝谏鼓。
恭闻吾皇至圣深无比,推席却几听至理。
一言偶未合尧聪,贾生须看湘江水。
君不见顷者百官排闼赴延英,阳城不死存令名。
又不见仲尼遥奇司马子,珮玉垂绅合如此。
公乎公乎施之掾,江上春风喜相见。
畏天之命复行行,芙蓉为衣胜絁绢。
好音入耳应非久,三峡闻猿莫回首。
且啜千年羹,醉巴酒。
这首诗的意思是:古往今来的大道理,源远流长,两个字的名称能引起争论。国家的安危在于直言不讳,必须像尧帝时期那样,敲响劝谏的鼓声。我恭敬地听说我们的皇帝至圣无比,推开席子却几乎听不到真理。有时言辞与尧的聪慧不合,贾谊的才华只可在湘江水畔去观望。你难道没看到最近百官纷纷而来赴延英,阳城之地不死依然存留着名声吗?更何况仲尼远在他乡,司马迁的才华与身份如此相合。啊,公啊公,施州的官吏,我在江边春风中欢喜与你相见。畏惧天命而再行,芙蓉花作为衣服胜于丝绢。美好的音声入耳应不会久违,三峡的猿啼让我不愿回首。如今就来品尝千年的羹,醉饮巴蜀的美酒。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曾任官职,游历广泛,擅长诗歌,尤其以五言诗见长。他的作品常富有哲理性与社会关怀,反映出他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张拾遗即将前往施州担任官职之际,贯休以此诗表达对张的祝福,以及对政治风波与贤能之道的思考。诗中提及的历史人物与典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认识与对当下政治的隐忧。
这首诗在结构上运用对仗工整,意象丰富,展现出贯休深厚的文学功底。诗的开头提到“古太古”的大道,指出了历史的悠久与道理的深邃,紧接着引入社稷的安危,强调直言的重要性。诗中的“尧阶”与“贾生”相映成趣,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索,表现出他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关切。
在描绘张拾遗赴施州的过程中,贯休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也通过历史典故反映了对当代士人的期待。诗中多次提到“公乎公乎”,体现了诗人对张的亲切与尊重,呼唤他在官场中的作为与成就。
后半部分的“且啜千年羹,醉巴酒”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既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隐含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通过生动的意象,贯休成功地将历史、友情以及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浓厚的诗意与哲学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对政治的关切、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友人的祝福,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期待。贯休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呼唤当代人的责任与担当,展现出他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贾生”是指哪位古代人?
诗中“社稷安危在直言”强调了什么?
芙蓉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