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黄州赵驾庚辰入蜀舟次黄冈适赵倅奇夫檄行》

时间: 2025-05-01 16:24:50

诗句

铜梁玉壘碧云端,尺舸西风两鬓残。

世道多岐今已惯,人生一见古来难。

丈夫不作谋身外,巧匠那能袖手看。

月白风清雪堂梦,银波万顷卧龙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24:50

原文展示:

铜梁玉壘碧云端,尺舸西风两鬓残。世道多岐今已惯,人生一见古来难。丈夫不作谋身外,巧匠那能袖手看。月白风清雪堂梦,银波万顷卧龙寒。

白话文翻译:

铜梁玉垒高耸入云端,小船在秋风中摇曳,两鬓已斑白。世道多变,如今已习惯,人生难得一知己,自古以来如此。大丈夫不应只顾自身,巧匠怎能袖手旁观。月光皎洁,风清气爽,梦中雪堂景象,银波万顷,卧龙之地寒冷。

注释:

  • 铜梁玉壘:指高耸的山峰,比喻高远之地。
  • 尺舸:小船。
  • 西风:秋风。
  • 两鬓残:形容年老。
  • 世道多岐:世事多变,岐路众多。
  • 一见:指难得的知己。
  • 谋身外:指超越个人利益。
  • 巧匠:比喻有能力的人。
  • 雪堂梦:指梦境中的景象。
  • 银波万顷:形容水面广阔。
  • 卧龙:指隐居的高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与之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此诗作于庚辰年,崔与之入蜀途中,舟次黄冈时,适逢赵倅奇夫檄行,故有此寄。

创作背景: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多变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难得一知己的思考,同时展现了大丈夫不应只顾自身,有能力者应有所作为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耸的山峰、秋风中的小船、斑白的两鬓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多变的感慨和对人生难得一知己的思考。诗中“丈夫不作谋身外,巧匠那能袖手看”一句,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认为有能力者不应袖手旁观,而应有所作为。结尾的“月白风清雪堂梦,银波万顷卧龙寒”则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铜梁玉壘碧云端:以高耸的山峰比喻高远之地,展现了作者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2. 尺舸西风两鬓残:小船在秋风中摇曳,两鬓已斑白,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世道多岐今已惯:世事多变,如今已习惯,反映了作者对世事多变的无奈。
  4. 人生一见古来难:人生难得一知己,自古以来如此,表达了作者对知己难寻的感慨。
  5. 丈夫不作谋身外:大丈夫不应只顾自身,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6. 巧匠那能袖手看:有能力者怎能袖手旁观,表达了作者认为有能力者应有所作为的观点。
  7. 月白风清雪堂梦:月光皎洁,风清气爽,梦中雪堂景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8. 银波万顷卧龙寒:银波万顷,卧龙之地寒冷,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铜梁玉壘”比喻高远之地,“尺舸”比喻小船。
  • 拟人:如“西风两鬓残”将秋风拟人化,形容年老。
  • 对仗:如“丈夫不作谋身外,巧匠那能袖手看”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世事多变的感慨,对人生难得一知己的思考,以及展现大丈夫不应只顾自身,有能力者应有所作为的情怀。通过高远的意象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世事多变的无奈,对知己难寻的感慨,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铜梁玉壘:高耸的山峰,比喻高远之地,展现了作者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 尺舸:小船,比喻作者自身,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西风:秋风,拟人化,形容年老,反映了作者对世事多变的无奈。
  • 两鬓残:形容年老,表达了作者对知己难寻的感慨。
  • 雪堂梦:梦境中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 银波万顷:形容水面广阔,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卧龙:指隐居的高人,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铜梁玉壘”比喻的是什么? A. 高耸的山峰 B. 小船 C. 秋风 D. 年老

  2. 诗中“尺舸西风两鬓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世事多变的无奈 D. 对知己难寻的感慨

  3. 诗中“丈夫不作谋身外,巧匠那能袖手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A. 大丈夫不应只顾自身 B. 有能力者应有所作为 C.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 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多变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世事多变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与崔与之此诗: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多变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苏轼的《赤壁赋》更多地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王安石《泊船瓜洲》与崔与之此诗: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多变的感慨,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更多地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崔与之的诗作,对宋诗有深入的解读。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有全面的介绍,有助于理解崔与之的诗作。
  • 《宋诗鉴赏辞典》:对宋诗有详细的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崔与之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稻田 金陵图 女冠子·四月十七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诏放云南子弟还国 旧宫人 其二 旧宫人 其一 喜孙徵君复归夏峰 其二 喜孙徵君复归夏峰 其一 哭师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广字头的字 巛字旁的字 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栉进士 豁啷 提手旁的字 打草惊蛇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精贯白日 见字旁的字 铺谋定计 无斧凿痕 山圪落 毋字旁的字 洋取灯 帏薄不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