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李大著赴豫章别驾同舍饯别用二工部天上秋期》

时间: 2025-08-13 23:07:14

诗句

精神炯炯一癯仙,弭笔蓬莱最上颠。

光大声名揭如日,老臣议论可回天。

星辰直上亨衢称,负月平分去意坚。

愧我衰颜归未得,两旬三作送行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3 23:07:14

原文展示:

精神炯炯一癯仙,弭笔蓬莱最上颠。光大声名揭如日,老臣议论可回天。星辰直上亨衢称,负月平分去意坚。愧我衰颜归未得,两旬三作送行篇。

白话文翻译:

精神矍铄如一位瘦削的仙人,停笔于蓬莱仙境的最高峰。声名显赫如同日光般照耀,老臣的议论足以改变天意。星辰高悬象征着通达之路,背负着月亮表达坚定的离去之意。惭愧我衰老的面容未能归去,二十天里三次写下送别的诗篇。

注释:

  • 精神炯炯:形容精神旺盛,目光炯炯有神。
  • 癯仙:瘦削的仙人,形容人清瘦而有精神。
  • 弭笔:停止写作或绘画。
  •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仙境。
  • 最上颠:最高峰。
  • 揭如日:比喻声名显赫,如日中天。
  • 老臣:指有经验、有地位的臣子。
  • 议论可回天:形容言论有力,能影响重大决策。
  • 星辰直上:比喻仕途通达,地位高升。
  • 亨衢:通达的大道。
  • 负月:背负月亮,比喻承担重任或表达坚定的离去之意。
  • 去意坚:坚定的离去之意。
  • 愧我衰颜:惭愧自己年老色衰。
  • 归未得:未能归去。
  • 两旬三作:二十天里三次。
  • 送行篇:送别的诗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历任多个官职,政绩卓著,文学成就亦高,尤其擅长诗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政的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崔与之为李大著赴豫章别驾(官职名)而作的送别诗。李大著即将赴任,同僚们为之饯行,崔与之在诗中表达了对李大著的敬佩和送别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李大著的崇高形象和崔与之的深厚情感。首句以“精神炯炯一癯仙”形容李大著精神矍铄,如仙人般超凡脱俗。接着用“弭笔蓬莱最上颠”暗示李大著的文才和地位,如同仙境中的最高峰。后两句“光大声名揭如日,老臣议论可回天”直接赞颂李大著的声名显赫和影响力,形容其言论足以改变天意。尾联则表达了崔与之自己的感慨和送别之情,透露出对李大著的敬佩和不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精神炯炯一癯仙:形容李大著精神旺盛,如仙人般清瘦而有神。
  2. 弭笔蓬莱最上颠:比喻李大著的文才和地位,如同仙境中的最高峰。
  3. 光大声名揭如日:比喻李大著的声名显赫,如日中天。
  4. 老臣议论可回天:形容李大著的言论有力,能影响重大决策。
  5. 星辰直上亨衢称:比喻李大著仕途通达,地位高升。
  6. 负月平分去意坚:比喻李大著承担重任,表达坚定的离去之意。
  7. 愧我衰颜归未得:表达崔与之自己的感慨,惭愧自己年老色衰,未能归去。
  8. 两旬三作送行篇:表达崔与之在二十天里三次写下送别的诗篇,显示深厚的送别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精神炯炯一癯仙”、“光大声名揭如日”等,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李大著的形象和声名。
  • 拟人:如“老臣议论可回天”,将李大著的言论拟人化,形容其影响力巨大。
  • 对仗:如“星辰直上亨衢称,负月平分去意坚”,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赞颂。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诗人表达了对李大著的敬佩和送别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癯仙:比喻李大著清瘦而有精神。
  • 蓬莱:比喻李大著的文才和地位,如同仙境中的最高峰。
  • 日:比喻李大著的声名显赫。
  • 星辰:比喻李大著仕途通达,地位高升。
  • 月:比喻李大著承担重任,表达坚定的离去之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精神炯炯一癯仙”形容的是谁? A. 崔与之 B. 李大著 C. 其他人物 答案:B

  2. “弭笔蓬莱最上颠”中的“蓬莱”指的是什么? A. 仙山 B. 官职 C. 文才 答案:A

  3. “老臣议论可回天”中的“回天”是什么意思? A. 改变天意 B. 回到天上 C. 形容言论有力 答案:A

  4. “负月平分去意坚”中的“负月”比喻什么? A. 承担重任 B. 背负罪责 C. 表达坚定的离去之意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卫八处士》: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送别之情。
  • 王维《送别》: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送别时的深情。

诗词对比:

  • 杜甫《赠卫八处士》与崔与之的这首诗都表达了送别之情,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友人的关怀和不舍,而崔与之的诗则更多地赞颂了李大著的崇高形象和影响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崔与之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盼信 菩萨蛮 赠亚云布雷 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 菩萨蛮(十之一) 菩萨蛮 其二 庚午重阳前二日青岛海滨晚步 菩萨蛮 其四 菩萨蛮 菩萨蛮 其十六 菩萨蛮 菩萨蛮 成梦中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判若水火 田主 立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重德不报 今样 吉隆之喜 使坏 晌午觉 五马贵 寄豭之猪 女字旁的字 解甲休士 艮字旁的字 包含霅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淡的词语有哪些 折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