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4:5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4:59:12
悲吴王城
作者: 杜牧 〔唐代〕
二月春风江上来,
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
苏小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
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
国作荒原人作灰。
二月的春风吹拂着江面,
水波荡漾,仿佛在打碎楼台的倒影。
吴王的宫殿旁柳树吐出了新绿,
苏小的小屋里花儿正盛开。
轻盈的舞姿和细腰舞者,她们又去往何处呢?
能歌善舞的女子,究竟是为了追寻谁而归?
千秋万代,早已没有消息,
这片国土如今已成荒原,人们化作灰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以清丽婉约著称,擅长描写山水、咏史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悲吴王城》写于唐代,正值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反映了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荒凉的无奈。
《悲吴王城》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开篇以春风江水的描写,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似乎在暗示着过去的辉煌。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这一切的反思与哀伤。吴王的宫殿和苏小的宅房,曾经是繁华的象征,如今却显得孤寂无比,令人唏嘘。
诗中的舞者和歌者代表着曾经的盛世繁华,而她们的去向和追寻的对象则隐含着对失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惋惜。最后两句“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则以极为悲凉的语调,强调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无奈与悲叹。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牧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也引发了对国家、个人命运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吴王城历史的追忆,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国家的衰败,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失落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吴王宫殿”指的是哪个国家的王宫?
“能歌姹女”中的“姹女”指的是?
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