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漫书呈几复三首》

时间: 2025-04-26 04:26:47

诗句

古人踽踽已先登,後学萧萧不再兴。

顾我尪羸君勉强,百年漂忽甚风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6:47

原文展示

古人踽踽已先登,
後学萧萧不再兴。
顾我尪羸君勉强,
百年漂忽甚风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人已然成就的叹息和对后学不再兴旺的无奈。古人独自前行,早已登上高峰,而后来者却萧条,难以再兴起。回首自己,身体虚弱,勉强坚持,感叹人生如同风中的灯火,摇曳不定,短暂而无常。

注释

  • 踽踽:形容孤独而缓慢地走。
  • 后学:后来的学习者。
  • 萧萧:形容冷落、衰败的样子。
  • 尪羸:形容身体虚弱。
  • 漂忽:形容不稳定、飘荡不定。
  • 风灯:比喻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典故解析

“古人”指的是那些在历史上有成就的文学家或思想家,他们的成就常常被后人所仰望。“百年漂忽”则暗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类似于古人所言“人生如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涧底书生。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人,代表了当时的文人风范。他的诗风潇洒、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晚年,正值其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之时。他对古人有着深刻的敬仰,同时也对后学的衰落感到惋惜,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漫书呈几复三首》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中通过“古人”和“後学”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体的无力。诗的开头提到古人独行,象征着卓越与孤独,而后学的萧条则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人们对过往辉煌的追忆。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自我剖析,坦言自己身体的虚弱,暗示着对生命短暂性的感慨。最后一句“百年漂忽甚风灯”更是将这种感受推向了高潮,风中的灯火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渺小,让人倍感惆怅。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极为精妙,展现了黄庭坚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功底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人踽踽已先登:古代的贤人孤独地走在前面,已然取得了成功。
  2. 後学萧萧不再兴:后来的学习者却逐渐衰落,不再兴旺。
  3. 顾我尪羸君勉强:回首自己,身体虚弱,勉强支撑。
  4. 百年漂忽甚风灯:人生如同风中的灯火,漂泊不定,短暂而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命比作“风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生的短暂与脆弱。
  • 对仗:古人与后学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与后学的对比,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同时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无常的感慨,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人:象征智慧与成就。
  • 后学:象征无奈与失落。
  • 风灯:象征生命的脆弱与不确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古人心态的象征是什么? A. 成就
    B. 失落
    C. 平淡
    答案:A

  2. “风灯”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光明
    B. 生命的脆弱
    C. 过往的辉煌
    答案:B

  3. 诗中的“尪羸”指的是什么状态? A. 强壮
    B. 虚弱
    C. 健康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豪放,而杜甫的《登高》则反映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虽然题材不同,但都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黄庭坚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彭城三咏之一戏马台歌 送何安中之官新安录事 望西飞(清商怨三首) 答僧讷 题海陵开元寺栖云庵 玉连环(一落索) 怀寄彭城朋好十首之七王十三 锦缠头 雁后归(采莲回·三之三) 寄清凉和上人二首之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挺的成语 四战之国 牛字旁的字 腐索奔马 碍足碍手 革字旁的字 包含罚的词语有哪些 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玮制 以夷伐夷 包含派的成语 卜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包含谯的词语有哪些 吊书子 干字旁的字 筋力 刺芡 徜徉恣肆 编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