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2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29:18
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洪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将军骑着白马,带着旗帜渡过黄河。 乐器声响彻山川,波涛汹涌如潮。 武安的瓦片在震动,易水边却没有悲歌。 铁骑如同雪山,饮水则在干涸的滹沱。 举兵狩猎月亮的洞穴,策略转向何方。 倚剑登上燕然山,边疆的高峰壮丽如峦。 万里之外萧条,五原地的耕作依然繁多。 一扫而清大漠,雄狮藏匿于金戈之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因其豪放洒脱的个性和超凡脱俗的诗风,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作广泛涉及山水、历史、人生哲理等,风格多变,语言优美。
《杂曲歌辞·发白马》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强盛,李白借助将军出征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与军队的赞美,以及对边疆壮丽山河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的思考。
李白的《发白马》是一首充满气势的诗作,通过描绘将军率领的骑兵出征场景,展现了唐代盛世的强军气象和广阔的自然景观。开篇的“将军发白马”即设定了整个诗的基调,象征着将军的威严和气势。接下来的“旌节渡黄河”,不仅描绘了将军的行军路线,更映衬出黄河的宏伟与壮丽。
诗中“箫鼓聒川岳”一句,乐器的声响与自然的雄伟交融,表现出出征的雄壮气氛。而“铁骑若雪山”,则通过将骑兵比作雪山,强调了军队的强大与不可动摇的气势。
诗的后半部分中,李白通过“倚剑登燕然”表达了他对边疆的思考与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与对战士的崇敬。而“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则展示了战争与和平交替下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对人民安居乐业的渴望。
整首诗气势磅礴,意象丰富,展现了李白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既有对战争的豪情,也有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怀与使命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将军出征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军队及自然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展示了李白作为诗人的责任感与对生活的热爱。
《发白马》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铁骑若雪山”是用来形容什么?
诗中提到的“易水”与什么有关?
答案:
李白的《发白马》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但李白更侧重于展现出征的豪情与壮丽,杜甫则更多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对人民生活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