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5:55
雨余禽语催天晓,月上梨花放夜阑。
莫听游人待妍暖,十分倾酒对春寒。
经过一场雨,鸟儿的鸣叫催促着天亮,月光洒在梨花上,夜色渐深。不要在意游人们等待春暖花开的时刻,趁着这寒冷的春夜,我要举杯畅饮,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与孤独。
这首诗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梨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常在古诗中被用来表达春天的美丽与生机。雨后鸟鸣与月下花开,既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春天的渴望。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著称。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黄庭坚的晚年,时值春寒,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内心的惆怅与对温暖春光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戏和舍弟船场探春二首》展现了黄庭坚对春天的独特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雨余禽语催天晓”,通过雨后鸟鸣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似乎在提示人们春天已经来到。然而,随着“月上梨花放夜阑”,时间的推移让夜幕降临,春的气息又在夜色中隐隐可见,这种时间的变化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接下来的“莫听游人待妍暖”,则是一种对外界喧嚣的反思。游人们在等待温暖的春天,而诗人却在此时选择与寒冷作斗争,举杯畅饮,似乎是在与春寒抗争,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内心情感的释放。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也使得诗歌更具层次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春天的深刻理解,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雨余禽语”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莫听游人待妍暖”中的“妍暖”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饮酒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但承载了更多的历史感与忧虑,而黄庭坚的作品则显得更加轻松与洒脱。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情感上与黄庭坚的诗歌相似,但更加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