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1:3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1:34:24
殊俗甘朐䏰,比之刍牛腴。
殷勤奉宾客,自谓敬有馀。
鸱嚇虽异贯,赤惑谁能祛。
霾阴蔽玄象,清渭混污渠。
谁能继夏后,再分龙与鱼。
这首诗的意思是:
世俗的浮华如同美味的食物,和喂养的牛相比显得更加丰腴。
我热情地招待宾客,自以为对他们的尊敬已经足够。
即使是鸱鸮这样的怪鸟也有其不同的飞行方式,但谁能驱散心中的迷惑呢?
阴霾笼罩着天空的星象,清澈的渭河也被污水所污染。
谁能像夏后那样再一次分清龙与鱼的界限?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静斋,元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和文学家。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以诗词和散文闻名。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的时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感慨。
本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反思。开头两句以“殊俗甘朐䏰”引入,形象地描绘了世俗的繁华与奢侈,反衬出人们内心的空虚与迷惘。接着,诗人自谦自省,尽管热情款待宾客,却意识到这份尊敬仍有不足之处。诗中的鸱嚇意象,象征着世间的种种怪异与不和谐,表达了内心的迷惑与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霾阴蔽玄象”与“清渭混污渠”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化与社会的混乱,反映了人们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最后一句“谁能继夏后,再分龙与鱼”,暗含了对明理者的渴望与对当下局势的无奈,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切忧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对理想境界的渴望,诗人在对世俗的批判中表现出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鸱嚇”象征什么?
A. 和谐
B. 怪异与混乱
C. 高贵
D. 清澈
诗人用“清渭混污渠”来表达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社会的混乱与污染
C. 人际关系的复杂
D. 个人的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同题材的诗作比较,例如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但刘基更多地关注于人性与社会,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国家与家国情怀。两者都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