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江东漕使兄约游钟山分韵得泠字》

时间: 2025-07-12 11:39:04

诗句

连年饮建业,寤寐北山灵。

三过又不入,风雨盲其程。

一朝廖会期,万籁不敢声。

断潢卷夕潦,列巘浮帝青。

因思山中人,昔日相熙宁。

不知学何事,莽制为周经。

群公咸其辅,不悟宗康成。

相承至章蔡,九州半膻腥。

历年百七十,众寐未全醒。

三经犹在校,从祀犹在庭。

追惟祸之首,千古一涕零。

大钧窅难问,山云水泠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1:39:04

原文展示

江东漕使兄约游钟山分韵得泠字

连年饮建业,寤寐北山灵。
三过又不入,风雨盲其程。
一朝廖会期,万籁不敢声。
断潢卷夕潦,列巘浮帝青。
因思山中人,昔日相熙宁。
不知学何事,莽制为周经。
群公咸其辅,不悟宗康成。
相承至章蔡,九州半膻腥。
历年百七十,众寐未全醒。
三经犹在校,从祀犹在庭。
追惟祸之首,千古一涕零。
大钧窅难问,山云水泠泠。

白话文翻译

连年在建业饮酒,梦中常想北山的灵气。
三次经过却不敢进入,风雨模糊了我的行程。
一朝约定在廖家聚会,四周万籁俱寂不敢发声。
断流的潢水卷起夕阳的雨水,山峦浮现出苍翠高耸的天帝。
因此我想起山中人,昔日的相聚安宁而愉快。
不知道他们在学些什么,莽撞地遵循着周公的经文。
诸公都在辅佐,却不明白宗康成的道理。
相承至章蔡之时,九州大地满是膻腥之气。
历经百七十年,众人依然沉睡未醒。
三经仍在校订,祭祀的礼仪依旧在庭中。
追忆那场灾祸的根源,千古以来不禁泪下。
大钧的奥秘难以追问,山间云水泠泠轻声流淌。

注释

  • 建业:指的是南京,古称建业,是南朝的都城。
  • 寤寐:醒与睡,形容思念的状态。
  • 廖会期:指的是与廖氏的约定。
  • 万籁:指自然界的声音,形容静谧。
  • 断潢:指断流的河水。
  • :常指青色,象征着高远、清幽。
  • 莽制:莽撞地遵循。
  • 周经:指《周易》《周礼》等经典。
  • 九州:古代对中国的称呼。
  • 泠泠:形容水声清脆悦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220年-1290年),字子华,号东溪,南宋至元初诗人,官至吏部尚书,擅长诗词,尤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婉丽,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约定游览钟山之时,表达了他对北山灵气的向往及对过往友谊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北山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连年饮建业,寤寐北山灵”开篇即以饮酒、梦境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接着,诗人描述了三次经过却不敢进入北山的无奈,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万籁不敢声”一句,表现出一种极致的宁静,似乎连自然也在倾听他内心的呼唤。诗人通过“断潢卷夕潦”描绘出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现了山水之间的清新与灵动,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人事的沉思,通过“因思山中人,昔日相熙宁”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思考,进一步引申至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诗中“九州半膻腥”形象地刻画了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混乱,让人对历史的无情感到沉重。

最后,结尾以“山云水泠泠”收束,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又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向往,形成了一种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连年饮建业:表达了诗人在建业的醉酒生涯,暗示对往昔的怀念。
  • 寤寐北山灵:无论是醒着还是梦中,都在思念北山的灵气。
  • 三过又不入:虽然多次经过,却始终未能真正进入,象征内心的遗憾。
  • 风雨盲其程:自然的风雨模糊了前行的方向,暗指人生的不确定性。
  • 一朝廖会期:提到与友人的约定,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 万籁不敢声:四周安静,表达一种庄重与敬畏。
  • 断潢卷夕潦: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山水的变化。
  • 列巘浮帝青:山峦耸立,宛若浮动的帝王,体现自然的壮丽。
  • 因思山中人:引入对友人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情感。
  • 不知学何事:反思友人追求的目标,流露出对传统的质疑。
  • 群公咸其辅:指众人都在辅助,却未能理解真正的道理。
  • 相承至章蔡:提到历史的传承,表达出对历史的思考。
  • 九州半膻腥:形容社会的混乱,暗指对当下的失望。
  • 历年百七十:时间的流逝,强调历史的厚重。
  • 众寐未全醒:人们仍在沉睡,暗示对现实的无知。
  • 三经犹在校:经典仍在被校正,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坚持。
  • 从祀犹在庭:祭祀礼仪依旧,彰显传统的重要性。
  • 追惟祸之首:追溯历史的根源,表达对历史的沉思。
  • 千古一涕零:对历史的感慨,流露出诗人的悲愤。
  • 大钧窅难问:对人生真谛的探求,表现出迷茫。
  • 山云水泠泠:以自然的声音作结,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列巘浮帝青”,通过比喻的手法增强了山水的形象感。
  • 拟人:如“万籁不敢声”,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事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与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追问与反思,折射出一种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山:象征着灵气与高远,代表诗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 建业:代表过去的美好时光,充满了人情味。
  • 潢水: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无情的变化。
  • 云水: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建业”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南京
    • B. 北京
    • C. 杭州
    • D. 苏州
  2.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句?

    • A. 连年饮建业
    • B. 因思山中人
    • C. 三过又不入
    • D. 大钧窅难问
  3. “泠泠”一词在诗中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友谊
    • B. 自然的声音
    • C. 时代的变迁
    • D. 文化的传承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诗作,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的感慨。
  • 《登高》:杜甫的作品,表现人生的无奈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江东漕使》对比:两者都以自然为背景,但前者更侧重于人情的细腻,而后者则更关注于历史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收录与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古典诗词的背景和分析。
  • 《魏了翁研究》:专门探讨魏了翁的生平及其诗歌的研究文章。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风流子 长安寒食 风流子 风流子 其二 年来家国多故,环境日非,四顾茫茫,生趣日促。因走笔书此,以寄孤愤 风流子 其一 慰内子素宽 风流子 风流子·和美成 风流子 社集天庆寺送春和舒章韵 风流子 其三 风流子•代闻元亮悼亡,用秦少游韵 其二 风流子•代闻元亮悼亡,用秦少游韵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釆字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见马克思 十干 求仁得仁 不知权变 细声细气 户字头的字 衣字旁的字 吟草 洮河 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避嫌守义 群轻折轴 口字旁的字 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对牛鼓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