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4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40:19
沧洲亭怀古
作者:苏轼
湘水悠悠天际来,
夹江古木抱山回。
城中人物若可数,
日晏市散多苍苔。
九嶷巉天古云埋,
遥想帝子龙车回。
心衰目极何可望,
九歌寂寂令人哀。
湘水悠然地从天际流来,夹着古树环绕着山峰。城中人物虽然可以细数,但随着日落市场散去,却多了苍苔。九嶷山高耸入云,古老的云朵被埋没在其中,遥想当年帝子乘龙车归来。如今心情衰败,目光所及又何可期望,九歌声声寂寂,让人感到无比哀伤。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尤以词作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心情沉重,常怀古之思。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沧洲亭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的诗作。诗中苏轼以湘水为引,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交融的画面。开篇的“湘水悠悠天际来”,勾勒出一幅悠远宁静的河流风景,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接着“夹江古木抱山回”将自然景色与人文历史相结合,古木的沉静与山的威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在对城中人物的描写中,“若可数”表明人流的稀少,随着“日晏市散多苍苔”,时间的流逝带走了繁华,留下的是荒凉和苍苔,暗示着世事无常,繁华易逝。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九嶷巉天古云埋”,更是通过古老的山和云来反映历史的深邃与幽远,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最后两句“心衰目极何可望,九歌寂寂令人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古老的诗歌声声入耳,却让人感到无尽的悲哀,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苏轼对时间、生命、历史的敏感和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龙车”比喻美好时光)、拟人(古木环抱山的意象),以及对仗(如“日晏市散”与“苍苔”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哀,反映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失落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湘水”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河流?
诗中“日晏市散多苍苔”中“苍苔”象征着什么?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